抗日战争时期民国中央政府
在兴文袁家洞(天泉洞)修建兵工厂纪实
——献给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 65 周年
周远华
( 一 )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陪都,是大后方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侵华日军的重要军事目标。为了摧毁中国抗战的后方基地,动摇大后方人民的抗日意志,从 1938 年 2 月 18 日起,日军集中了侵华陆军和海军的主要航空兵力,先后联合出动对重庆实施狂轰滥炸,重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重庆的建筑设施和工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史称“重庆大轰炸”。
当轰炸持续到 1940 年即民国二十九年的时候,中国的抗日战争也进入最激烈、最艰难、最关键的时刻。国民政府为了重庆的军工企业不遭受更大损失,同时加大枪炮生产支援前线,决定把重庆二十一兵工厂一部或大部迁往兴文县袁家洞(今天泉洞)。
事情发端于 1937 年。时任兴文县县长陶硕辛将袁家洞的军事价值和自己的建议书呈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不久即被采纳,中央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嗣于 1938 年首先成立“川滇公路江兴 ( 江门—古宋—兴文袁家洞 ) 支路筑路委员会”,具体筹备筑路事宜。至 1939 年 10 月,完成了 测量、划段、组织、动员等工作。
1940 年2 月10 日 ,民国二十九年 ( 庚辰年 ) 农历正月初三,从江门经古宋到袁家洞 ( 梅岭 ) 的公路全线动工 。 公路全长 49 公里,古宋县和中央政府所属陵河工程处负担 32 公里,古宋县先后出动民工 50 多万人次;兴文县负担 17 公里,先后出动民工 10 余万人次。 全线分为太平桥 ( 今太平镇 ) 、古宋和厅房 ( 今石海镇红鱼村 ) 三个工段,其中,厅房工段段长为李元雄。全线动工后,公路沿线的老百姓全体总动员,按家庭人口多少抽一二三人不等,两三万民工 轮番上阵 ,自带盐巴、粮食和蔬菜,义务投工修路,不计工钱。没有机械,连钢钎和铁锤也很少,放炮也不多,基本上是使用土办法。
由于修路是当时的政府行为,沿途拆迁占地没有赔偿。解放前夕,兴晏乡(今石海镇)的陈良甫曾编花灯词唱道:“好个五村场 ( 今石海镇兴晏场 ) ,地面不平阳。银方(兴晏场背后的大山名)高万丈,洞子把名扬。抗日战争起,派人来测量。拆迁占地多,要修兵工厂。洞是袁家洞,岩是舒家岩。挖到马家拐,祖坟土内埋。公家命令到,趁早别处抬。倘若不遵令,给你撬下岩。……兴文县,民工多,江门修到马家坡。三官店 ( 今麒麟乡义合场 ) 苦情说不尽,房子拆了一抹多。”我的老家就是当时从山下田坝边被迫迁到梅岭半山坡上的。
6 月 10 日 ,公路全线竣工, 路面宽 5 至 5.5 米, 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一大早就赶来看公路看汽车,人们欢呼雀跃,到处锣鼓喧天,场面热闹非凡。兴文县和古宋县从此结束了没有公路的历史,两县人民从此有了自家门前的“大马路”。人们看到了从公路上开来的汽车和汽车运来的各类机器设备,开始近距离接触外面的世界,逐步拓宽了视野。
在公路即将竣工时,从 1940 年 6 月 1 日起,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重庆二十一兵工厂大部分、泰山公司开始从重庆逐步迁往袁家洞。此前迁来并参加了修路的陵河工程处主要负责开掘洞门,修建洞内排水系统,搬运洞内沉积物,拓宽洞子大厅和通道,安装机器设备。泰山公司主要负责平地基、建房子、砍树子和物资运输。此后兴文县和古宋县民间把三个单位泛称为“袁家洞兵工厂”。迁来人员中各省人都有,湖南人居多,四川人次之。时二十一兵工厂厂长为李承干,陵河工程处处长为易万之,泰山公司经理钱康恒兼任陵河工程处副处长,兵工厂由易万之主持全面工作。兵工厂下设三个中队、一个警卫队和三个运输队,中队长有彭学高(成都人)、卢宇林(古宋人)、宋洪顺(不详籍贯),警卫队长为涂树高(古宋县牛儿沱人)。
李承干、易万之和钱康恒率领兵工厂 3000 名员工在袁家洞干得热火朝天,轰轰烈烈,从马家坡到蒲草湾.人潮涌动,车水马龙。洞外作厂房,洞内作组装车间,共占地千余亩。洞内外修了上百栋房子,有楼房、平房,有水泥房、砖瓦房。在洞内第一大厅建有一楼一底全木结构楼房 1 座, 28 根木柱横排,柱间可停汽车,二楼房间周围 1.2 米宽的阳台走廊四面相通。所有车间白天黑夜 24 小时机器轰鸣,灯光照得洞内如同白昼。袁家洞四面山坡上有 6 座碉堡,到处设有岗哨。
重庆二十一兵工厂是民国政府最大的军工企业,员工有好几万人。自 1938 年至抗日战争胜利,二十一兵工厂共生产各种型号的轻、重机枪 27900 余挺,迫击炮 7660 门,步枪 293300 支,还有其它 10 多种轻武器及大批弹药,其产量占全国兵工厂武器总产量的一半,其中 在袁家洞生产的主要是“中正式”步枪和大批子弹,具体数目不详。 二十一兵工厂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现代兵器工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抗战胜利后,袁家洞失去军事价值,兵工厂停止建设和生产,一九四六年迁回重庆,遗留的厂房、宿舍由古宋、兴文两县拆卸作为修缮中学校舍之用。 1949 年,重庆二十一兵工厂完好地被新中国接管,后几度易名,最后于 1957 年 4 月正式取名为重庆国营长安机器制造厂,就是现在重庆长安汽车制造厂前身。
重庆二十一兵工厂进驻袁家洞对古宋、兴文两县的影响,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在兴文历史上是一个重大事件。首先是兴文人民对八年抗战作出了直接的贡献。其次,江门至袁家洞近 50 公里公路的修通,如果从 1958 年大修公路起往前推算,至少提早了 17 年,给当时沿线的人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捷。第三,这也是兴文石海地区开发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段光辉历史丰富了石海旅游文化的内涵.为兴文旅游的发展增添了历史品位与价值。
今天,以袁家洞 ( 天泉洞 ) 为首的溶洞群为主要景观,“三绝”共生,别具特色的兴文石海洞乡已经名满天下。作为国家 4A 级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兴文石海旅游开放至今已 30 周年。但就对其洞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言,则应该从 1940 年算起,至今已有 70 周年。此后从 1965 年 1 月至 1969 年 10 月,袁家洞又成为国家“三线”建设的大型工程,对外 高度保密,代号“成都市 326 信箱”。 袁家洞一带 短时间内聚集了当时国家二机部的 26 机械建筑公司、 22 基础建设公司和交通部一、二、三工程处,驻扎今麒麟乡龙泉村至石海镇大旗村之间的 15 公里公路沿线。其中, 26 公司下属 7 个连队和 22 公司下属 8 个连队分驻 6 个建筑工地(“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单位学习解放军建制,以团、营、连、排、班编制,一个连有 200 来人)。 22 公司负责建房舍, 26 公司负责凿宽袁家洞,交通部工程处负责拓宽公路和加固桥梁,上万人在袁家洞公路上下及两旁干得热火朝天。当时共计修建上千幢房子,简易房居多,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麒麟乡敬老院楼房,迎宾石附近原石林宾馆客房,原梅岭招待所客房,梅岭附近鱼塘湾的 3 座水泥楼房。由于“文化大革命”动乱影响,“三线建设”停止,工程下马, 1969 年 9 月 10 日,工人全部撤走。
1970 年 2 月至 1973 年 12 月,袁家洞改作核工业部“ 702 ”研究所 305 仓库, 由解放军 1 个连守卫,军营设在梅岭,对外高度保密。驻军与老百姓亲如一家,当时的兴文县革委会主任谢家礼在春节期间带队慰问过驻军。 到 1980 年,袁家洞开始旅游开发、开放,直至今天。
纵观袁家洞 70 年的历史,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极其光辉,在中国洞穴中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兴文县的大型喀斯特溶洞群是得天独厚的无价之宝,是兴文人民子孙万代用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 二 )
下面介绍几个与袁家洞兵工厂有关的人物和一些传闻轶事。
李承干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爱国军工专家,他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祖国的兵器工业,为振兴国家、民族费尽心力。李承干是湖南人, 17 岁起两度赴日本留学, 20 世纪 30 年代成为著名的南京金陵兵工厂厂长。抗战初期,该厂西迁重庆,扩充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军工企业,更名为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李承干继续担任厂长.被授少将军衔,后升任兵工署副署长。他十分重视振奋职工精神,为激励职工不为日本侵略者所屈服,并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特地邀请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好友、同学和著名学者、文学家郭沫若先生为第二十一兵工厂厂歌作词,又请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谱曲。歌词写道:“战以止战,兵以弭兵,正义的剑是为了保卫和平。创造犀利的武器,争取国防的安宁。光荣的历史,肇自金陵。勤俭求知,廉洁公正;迎头赶上,尽我智能,工作是不断的竞争。我们有骨肉般的友爱,我们有金石般的至诚,我们有熔炉般的热烈,我们有钢铁般的坚韧。量欲其富,质欲其精。同志们 ! 猛进 ! 猛进 ! 同志们 ! 猛进 ! 猛进 ! ”在当时袁家洞兵工厂的建设工地上,随时都可以听到这铿锵激昂的歌声。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授予他多项殊荣,以表彰其光辉业绩。从此,李承干跻身于詹天佑、茅以升等著名工程师的行列。他一生拒绝参加国民党。新中国诞生前夕,他应邀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后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任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9 年,李承干卒于新中国第一任国家计量局局长任上,享年 71 岁。
易万之是湖南人,与毛泽东是湘潭县同乡,和毛泽东同年同月同日生。在毛泽东就读长沙第一师范时,他们就是校友和朋友。易万之先任南京金陵兵工厂工程师,后任重庆第二十一兵工厂厂部主任秘书兼总工程师。他于 1940 年 3 月来到袁家洞,当年他住过的房子现在还在,就在石海镇政府旁边。那时梅岭一带主要居住着周、袁、马、罗四姓人家。 1943 年 6 月,易万之调回重庆继续担任原职,兼任过机关枪分厂厂长。在担任机关枪分厂厂长期间,人们给他取了个绰号“一万支”,形容机关枪厂在他的领导下产量大增,一月生产机关枪一万支。易万之离开袁家洞兵工厂后,陈霓继任处长直到 1946 年 6 月 30 日即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兵工厂工程建设停止。易万之后同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夫妻二人都活了近 100 岁。
易万之的四女儿叫易友,大约生于 1930 年, 1940 至 1943 年间同几个工友子女在古宋读过三年高小,后就读于重庆宁和中学。宁和中学是二十一兵工厂子弟学校.学校董事会由厂长李承干等人组成,厂里的很多领导、工程师、技术员兼任教学工作。易友后来留学美国,定居华盛顿,从事中国菜品的研究、宣传和推广,在华盛顿办有中餐烹饪学校.曾在白宫担任中国菜品顾问。 1993 年 9 月,她与当年在古宋和重庆一起读书的几位同学来兴文石海洞乡故地重游,请石海洞乡风景区管理处为她寻找当年父亲接触过的一些老同志,如杜子成、张安华、周绍安、周相卿、涂树高等,同他们进行访谈。最后,易友及其同学吟诗留别:“嘉陵久别忆苍茫,江山已改昔时装。往日经营无建树,喜看伟业日方长。”易友留下了她在华盛顿的住址。以后又寄来了书信、照片和宁和中学校友活动纪念册。
据传当年蒋介石也来袁家洞秘密视察过,还准备在袁家洞附近修建防空别墅,好来度假休闲。有幕僚给他提出最好回避,因为蒋介石的名字是“将军头上一棵草,二人抱住一石包”,应该尽量远离石头多的地方,蒋介石这才取消了念头。究竟是真是假,还有待考证。
据大坝的老年人回忆,当时民国政府还派出专家踏勘大坝,准备在二十一兵工厂建成后在大坝修飞机场。
2010 年 6 月 20 日
资料来源:
1 、笔者故乡老人访谈记录。
2 、笔者祖父母、父母口传记录整理。
3 、美国华人易友口述记录及其信件、图片。
4 、民国时期重庆宁和中学建校五十周年纪念资料。
关于兴文县石海洞乡旅游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几点建议
一、 应该把打造的重点放在天泉洞口、梅岭、迎宾石一线
石海洞乡景区是一个整体,应该头尾相顾,前后呼应,整体开发,上下(洞内外)联动,把声势摆在中心景区的公路两旁来。这些年,前洞口冷淡了、很多好景点被丢掉了,这是一个最大的失误。
我认为石海景区的打造和妆扮,只搞后山而忽视了前洞至迎宾石一大片重点景区是策划上的失误,完全是丢掉了龙头。是放掉了头,只按了尾。天泉洞的洞口和大厅包括从梅岭,到迎宾石一带,必须是打造的重点。绕过前洞洞口和梅岭、迎宾石那么多好景点视而不见,只顾跑到后山去大做文章,实在是本末倒置。不是说后山不该打造,而是应该把前洞、梅岭、迎宾石重点装点起来,延绵几公里,气势恢宏,才能引人入胜。从塘上一转拐,沿途宣染起气氛,爬上洞口或梅岭,立即就进入了主景区,游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而现在,舍近求远,去头顾尾,完全是抓到了芝麻,丢掉了西瓜。现在的石海洞乡完全缺乏气势,场面不够,景点不多,沿途空乏。我认为;后山的文章已经做好了,下一个五年,应该重点打造天泉洞洞口和梅岭。把洞口至后山沿公路都热闹起来。把架势拉开,把声势造足,把场面搞大,把公路沿线的上百个景点都展现出来,把“吃、住、行、游、娱、购”这六要素在景区协调、配套的发展起来。石海洞乡景区是一个整体,应该头尾相顾,前后呼应,整体开发,上下联动。
这些年前洞口冷淡了,冷清了,“吃、住、行、游、娱、购、”这六要素,在长达 10 公里的旅游中心景区大公路上(旁)找不到任何一点感觉,走到景区的尽头才看到景区的大门,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
二、打造、美化前洞和梅岭的设想
石海景区的龙头在天泉洞洞口,天下第一虎的虎头也在天泉洞洞口,所以必须在天泉洞洞口大做文章。让天泉洞洞口洞门彻底改变形像、焕然一新。
试想;捉鱼擒兽不按住它的头行吗?耍龙灯,首先必须把龙头耍好,耍狮子也是同样的道理。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阶段性开发原则,我建议;现在是好好开发天泉洞洞口的时候了。
把天泉洞洞门两旁所有能推动的沉积物(堆积物)全部推下湾去,把洞口敞开,把洞口及大厅的气势全面展现出来。
把洞门口的湾填起来,形成大广场,把场面搞大。分区划段,做停车场、旅游商品市场、饮食小吃市场。
在洞门口修一百个梯步,阶梯长 200 米。天泉洞内大厅不搞饮食,不停车,彻底消除洞内污染,把天泉洞洞口气势搞大。
这样观虎台这个孤立的景点才不被废弃或形同虚设。
理由是;天泉洞按洞穴学观点分析,它已经老化了,几十年前就已经停止发育了,洞内景点的培植,已经不太可能或作用不大。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无论怎样打扮,也不过如此而已。洞内景点又不能不要。所以就必须要在天泉洞口大做文章。
可能性和可行性;
1 、折迁人户少。
2 、淹没好田好土少。,
3 、填充物是就地取材,不够可向对面山脚拓展,对面山是页岩和冷沙,不会造成踏方或泥石流灾害。
4 、成本投入不高、效果肯定很好。
全国的天然溶洞和溶洞群我参观和考察过不少(因为当年我是中国地质学会岩溶洞穴研究会会员),如果按这个建议搞出来的天泉洞洞口,一定是国内最壮阔的旅游溶洞洞口(又一个天下第一)。这样的打造对天泉洞洞内的现有凤貌毫无影响,用不着担心。
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切实解决好石海洞乡有山无水的问题
石海中心景区迎宾石下那个大湾叫蒲草湾,四面是几十米的高岩,方圆上百万平方米。周围小景点特别多,以前宣传出去的都不少,这些年都把他放弃了。木浪沟常年不断流出来的河水,就从蒲草湾落水洞流下去经地下河从四龙洞河流出来了。我的记忆中蒲草湾淹没过多次,有时一淹就是十多天。淹没原因是落水洞进水有限,兴晏磺厂磺渣淤塞洞口。最后还要靠蒲草湾东边的洞口帮助消水。
由此说来,蒲草湾是可以封堵的。把东西两边的落水洞封堵起来,木浪沟的河水就可以积蓄起来,水深达到 30 米左右时又从东边溢出流进大田湾洞下到地下河。木浪沟河水流向没有改变,但这个水就被利用起来了。在石海洞乡的中心景区就可以形成上百万平方米的水域。石海洞乡景区缺水问题就解决了。真是汪洋一片,可以综合利用,开发旅游资源,扩大旅游规模和项目。离天泉洞不到一公里就看见一个大湖泊是个什么概念。
可行性: 1 、投资不会很大。
2 、渗漏也许不可避免,但进水量必定大于渗漏量。
3 、淹没的土地少,淹没的土地产量相当低。
4 、进水和出水都在一眼可观的同一范围内。
5 、折迁农户很少,当地村组干部群众都会大力支持。
6 、综合开发的前景相当可观,真正是前景广阔。
我们要创造奇迹,就是要变前人的不可能为可能,要做就做前无古人的,天下奇特的。 全国张家界的碧峰湖、贵州的龙宫和红枫湖这些地方的水域都是在岩溶地区建起来的。
四、重视旅游文化
提升旅游大县的整体形象
旅游也要靠文化的支撑 。兴文县的旅游业已经搞了三十多年了,我也是亲历者。但是要说兴文县至今形成的旅游文化体系是什么,我回答不出来。兴文县本土的旅游文化队伍建设怎么样?我不知道。兴文县的旅游文化人是那些?我还是不知道。系统的兴文县旅游文化结构与成果?我还是不知道。照理说凭我的文化功底与才干没有资格来评论这个问题。但我是土生土长的石海洞乡人,在那里工作过十多年,对那里的山山水水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那里的人文自然颇有感情,所以才大胆提出个人的看法。 兴文县就真的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旅游文化体系雏形吗?时至今日已经是应该深刻总结和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1 、 30 多年来,已经自然形成了一支兴文县自己的旅游文化队伍,需要我们的党委和政府适时去组织、培育、引导和提调,让他真正成为有战斗力的旅游文化团队。
2 、梳理县内外、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的兴文旅游文化人才,把他们请出来,尊重起来、组织起来,让他们继续积极发挥作用。据我所知,很多文化人是为兴文县旅游业的发展发挥过巨大作用的。有的已经去世了,有的还健在,我们可以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以培养更多的旅游文化新人。
3 、认真总结兴文县 30 多年来的旅游文化成果,进行筛选、逻列、提炼、凝聚,形成一整套我们兴文县自己的旅游文化内容,再逐步加以完善、补充、提高,形成兴文县石海洞乡自己的旅游文化品牌。
4 、 应该高度重视旅游文化人才,给旅游文化人起码的创作条件和支持 。据说,兴文县众多旅游景点名称都是文人取的,有的取得很好,可以流传千古,但没有一个这方面的文人被记住。宣传石海洞乡和博望山,使这些景区闻名遐迩,扉声海内外的旅游文化人,至今没有多少人被记住。如果事先不通过交涉,这些文人到景区去采风,收集素材,还要买门票才能进去。据说,各单位参加歌咏比赛,每人还要发全套衣服、皮鞋、吃几餐饭,价值好几百元。而冥思苦想尽心尽力发表旅游宣传文章或照片的作者不一定得到鼓励和奖励。写十篇文章、照十幅好照片,还当不了参加一次大合唱、参加一次县上的运动会。据说,市上要搞书法绘画展览比赛,县上把人些的书画作品收去后,至今不公布评比结果,也不退还作品,使这些作者很失望,有的文人感叹说文人最不值钱,以后政府行为的宣传,没有必要主动参加了。
5 、旅游文化要发展,也要靠投入。不出钱的旅游文化是成不了气候的,以前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旅游文化需要重视,需要扶持,需要培育,需要发现。放任自流,一盘散沙是不行的。我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县里每年拨资 20 万元就够了。
6 、为了促使兴文县旅游文化的健康发展,卓有成效,规划管理。建议县委县政府可否考虑在县政协内或旅游局内成立一个旅游文化办公室。
周远华
二 〇 一 〇 年九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