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纷飞雾朦胧,耀邦简从到兴文。莅临洞乡观石海,天下奇观沫春风。
1983 年 12 月 30 日 ,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日子,寒冬腊月,银装素裹的兴文县迎来了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他迈着稳健的步子,冒着雨雪,登临石海洞乡,视察这个川南小县的现状,关心这里自然风景资源的旅游开发。胡耀邦,这位生前的平民总书记, 1983 年重走长征路时,虽然在兴文只停留了短短几个小时,但是他对兴文资源的评价和指示,却引发了兴文县划时代的发展和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1983 年的兴文县,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远山区小县,叙永县的古宋、共乐、大坝三个区 25 万人口划归兴文县的行政区,还刚刚搭好班子,未正式开展工作。党中央最高领导人就来到兴文,这确实是一件大事。他的到来,对兴文县所产生的影响,世代都不能低估。
当时兴文县四大班子参加接待的人员是:县委书记赵登槐,县长李熙浩,县委副书记张廷忠,县人大常委主任王云松,县政协主席罗少源,县委顾问吴志斌,副县长周德康(同时兼任石林管理所所长),县政府顾问陈禹龙,县人大副主任陈国粹,县武装部部长庞应江,共十人。宜宾地委和行署参加接待的领导同志有;地委书记孙文启,行署专员周成美,其它领导有张训恒、何小清、王健民、郭瑛、袁承禧、周光乾、李吉荣、沈庆武、张令其,另外还有地区和县上负责安全保卫和后勤工作的同志。
1983 年 12 月 30 日 上午 10 时,胡耀邦总书记在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省顾委主任谭启龙、省委常委白尚武以及中央有关领导胡启立(当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倪志福(当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杨德中、张帼英、刘延东等同志的陪同下,进入兴文县境内。他来时,“石林管理所”还在迎宾石后面的石梯湾, 10 时 40 分到达,胡耀邦总书记一下车,就亲切地和前来迎接的地委、行署、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领导一一握手。胡耀邦同志穿着很简朴,上身穿一件黑色呢子大衣,脚下穿一双轻便鞋。他看到石海洞乡景观独特,丽质天成,接待的地方就在景区中间,精神很好,十分高兴。石林管理所二楼会议室的墙壁上,挂着赞颂兴文石海洞乡的书画作品。胡耀邦总书记进入会议室并没有坐下休息,而是环绕大厅一幅一幅地仔细观看墙壁上的书画,先看了原宜宾地委书记冯振伍同志写的《七侓》诗——游石林;“石如林海洞似宫,千姿百态气势雄。盘龙卧虎岩鸦戏,叠嶂层峦竞峥嵘。曲径回转通幽境,天泉飞瀑震苍穹。旅游胜地知多少?兴文石林堪称宏”。还大声念出张爱萍将军填写的《西江月·访兴文石林洞乡》词:“峰峰千奇百怪,洞洞万象异姿。若非银河洒素丝,水下天上莫识。仙山瑶台琼阁,小溪涓流乐池。天工造化自有诗,敢言神奇绝世!”念罢接连称赞:“妙!妙!妙!”!他翻看了石海洞乡的导游图和开发石海洞乡风景区的咨询报告,详细询问景区开发时间和是否接待过外国人。得知景区 1980 年 5 月 1 日 旅游开放,到 1983 年已经接待国内游客十多万人,接待外宾及港澳台同胞仅 60 人,没有对外开放,主要是条件不具备时,耀邦总书记说:“逐步建设嘛!”。
在石林管理所会议室,省、地、县的二十多位同志和耀邦及其随行人员,围坐在会议桌周围,这时耀邦同志说:“现在你们讲讲如何”?,地委、县委的领导同志先后回报。在听取县上领导的工作汇报中,耀邦同志还不时询问并指示大家;要有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地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加快经济建设,搞好景区规划,做好民族工作,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抓好老区工作,要求市上领导多支持兴文县的工作,支持风景区开发。听完汇报,胡耀邦总书记登上管理所的平房楼顶,观赏四周的风光。听说石海洞乡中心景区就有 14 平方公里,他称赞说:“面积真是很大啊!”。在房顶上,和前来接待的省、地、县领导和部分服务人员合影留念。当时,管理所准备了纸墨笔,请总书记题词留言,他没有。
中午饭吃得很简单,吃点地方小菜,米饭,小红苕,狗肉汤。午饭后,没有休息,紧接着就参观风景区。乘车经过“石门雄踞”、“七女峰”和“石林叠翠”等景点后,来到天泉洞后洞岩口。看见大漏斗,胡耀邦总书记询问漏斗的大小、形成原因以及能否蓄水。得知这个漏斗比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阿里西波大漏斗直径长 200 米 、深一百多米时,胡耀邦总书记随即就说:“这就叫世界第一!”
看见岩下有条小路,他的精神很好,听说天泉洞的后洞口就在岩下,胡耀邦总书记不顾保卫人员和医生的劝阻,执意沿小路前行,耀邦同志还说:“怕什么,人家都去得,我为啥子去不得”。他坚持直接往下走,由于事先没有安排走后洞进,就没有安排公安警界,这时大家都慌了,公安们马上抢先走到前面,拉开一个警界圈子,随着总书记向前移动。随行的地委书记孙文启还说:“耀邦同志是越是艰险越向前!”耀邦同志听见并说:“越向前啊!”过了“滴水成仙”这个景点,耀邦还问身边的孙文启同志,漏斗底部可否修水库?地、县的同志给他讲:这里是水层岩,底部是一条暗河,岩石储不住水。耀邦同志说:“不能修水库,可以种草,种花嘛!”参观途中,耀邦同志对景观赞不绝口,走到后洞口,还要摄影记者拍照留念。他听说对面,叫“红军岩”,曾经牺牲过一名小红军战士,总书记说:“要好好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建设好你们这个地方”。他问:“现在还剩得有人没有?他们在干什么?”县上的同志回答;“只剩下几位,解放后都安排了工作,现在都休息了,最后一任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刘复初,现在是内蒙林学院院长,最近还到宜宾、兴文来过。”他还往上指着下大漏斗的悬崖说:“这里搞个旋梯就方便多了!”
进入天泉洞后,耀邦总书记步行两公里,参观了“天泉明宫”、“泻玉流光”、“石林仙姿”、“长廊石秀”、“穹庐广厦”各个大厅。当行至“石林仙姿”大厅时,耀邦同志走上观景台,地县领导请他坐在竹椅上,他在那里观看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洞中美景,高兴地让记者给留影,当胡启立同志从钟乳和石笋林中走出时,耀邦同志问他:“景色如何”?胡启立同志回答:“很好!很好!”最后他还提出:“进洞的路太狭窄了,修成石梯,游人就好走了”。
在游览千姿百态的石海洞乡风光时,兴文县陪同的人员专门向胡耀邦同志介绍了兴文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景区大漏斗岩壁上还有红军岩等红色遗迹。当时胡耀邦总书记深情地回忆说:“今天路过的这一带,长征时我到过。当时我大腿负伤,是被担架抬着的。”周德康(时任县政协府副县长)向他介绍,长征过后留下了几百红军在川南组织游击队,被国民党几个师和十二个县的地方武装围剿,只打了两年游击战就失败了。胡耀邦总书记说:“这里是我们长征留下人员最多的地方,有 500 多人,其中有部分伤员。还有廖志高那个县也留得多。”时任省顾问委员会主任的谭启龙同志补充道:“那是冕宁县。”耀邦同志接着说:“当时是受王明左的路线影响,刚下来时都穿老百姓的衣服,隐蔽两个月就好了。”
总书记说:“当时我们奉命速返云南扎西(今威信县),参加中央召开的红军整编扩大会议。我记得当时毛主席说;在这里多留下些人,组成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留在地方打击和牵制敌人,掩护和安置好红军伤病员,并创建革命根据地,联合起来争取全国胜利……”
胡耀邦总书记在天泉洞前大厅与杨汝岱、谭启龙合影留念。
下午 3 时 30 分耀邦同志一行考察参观完毕,离开景区,在兴文县领导们的护送下 4 时 20 分离开县境前往叙永县城。
这次接待,当时的地委和县委组织得非常严密,凡是参加一线接待的人员都是事先选定的,当时在管理所工作的人员,有的还没有资格直接参加接待。当时我在现在的麒麟乡中心校担任校长,沿途机关、学校都打了招呼,不准学生向公路上打泥巴,甩石头,为了保证供电,电站工人值班守护线路。
我是 1985 年初调到石林管理所工作的,( 1987 年 11 月为了适应对外接待的需要更名为石海洞乡风景区管理处),由于在办公室负责,所以接触了不少胡耀邦同志来石海洞乡的图文资料。胡耀邦总书记对兴文石海洞乡的题词:“天下奇观”,是 1985 年 11 月 28 日 管理所派当时的团总支书记丁平同志到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去取, 30 日从成都赶火车到宜宾住一夜回兴文的。一个大信封装着,落款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是 1986 年 4 月县委派我拿到四川省博物馆去复制的,一共复制了 4 份,真迹保留在以前的地委现在的市委。题词原件上没有日期,日期是根据有关领导的指示,由兴文县内的书法者 X X 临摹上去的。管理所参加这次全程陪同并担任导游摄影的是;陈佑文、邹丰德、罗家琳同志,当时邹丰德身上背了 120 、 130 照像机各一部,在洞口大厅,耀邦和谭启龙、杨汝岱的合影就是邹丰德同志抓拍到的。管理所参加陪同的同志,都是耀邦到之前半小时地委领导找他们谈话,提要求时才知道是耀邦总书记要来石海洞乡的。县委办公室负责人陈国辅同志负责后勤工作。
我在管理处主要岗位上工作过 12 年,参与过对中央领导;邓力群(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韩天石(中央纪委第一副书记)、陈野萍(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接待,(参与接待省、部级领导,李来柱等大军区领导,海军舰队领导的次数就很多了)。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待工作,方案非常严密,对于参与接待的人员,必须严格把关,以保障首长的安全。象对耀邦总书记这样的接待,市上方案都要制定几套,以应对情况的变化。通过这次对耀邦同志的接待,管理所总结出了很多正规接待的经验,在以后的接待工作中就不盲目了。
胡耀邦同志自 1979 年 1 月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80 年改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至 1985 年 7 月,六年时间处理人民来信二千多封,平均一天一封,五年总书记,四个春节在民间,全国 2200 多个县,他到过 1500 多个县。到基层视察工作时,住帐篷,住小镇,重访长征路,治国在民间,农村话改革,预测西部大开发 , 亲自参加沿海经济发展和对外开发战略的制定。
胡耀邦同志到兴文石海洞乡,并对兴文的自然景观和地质遗迹、地貌特征,作出“天下奇观”的高度评价,这是对我县奇特、神秘、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的充分肯定和最高认可。
在今天兴文石海洞乡的标志性景点——大漏斗的石崖上,神采飘逸的“天下奇观”四个大字镌刻其间,落款是“胡耀邦”。这高度评价和精准概括兴文石海洞乡景观的四个大字,已经成为景区的名片和兴文旅游文化的核心招牌。也是兴文石海洞乡成为国家级风景区的“最高品牌”!
这就是事实,这就是历史,兴文县,兴文的石海洞乡,就是新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胡耀邦同志亲临视察过的地方。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 1983 年 12 月 30 日,是兴文人民、兴文县历史上最难忘的这一天。
2011年6月12日
1983年胡耀邦总书记
在兴文石海洞乡
周 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