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雄风(长350cm ╳高182cm,贾子谦题字)
战九霄(长235cm)
根书“龙”字
龟灵(宽185cm,贾子谦题字)
归(宽223cm)
美的发现与发现的美
——龙德玺先生的根艺特色
贾子谦
龙德玺先生爱好广泛,艺术生活亦颇丰富,尤其对根雕艺术,特具爱心,对家乡博望山的怪树虬根,每每产生浓厚的兴趣。 1990 年从博望山的峭壁巉岩、农家小院采得可资艺术加工的朽木残根进行创作,从此一头栽进艺术殿堂,如痴如醉,一发而不可收,近十年间,得百余件。观其作品,就像进入一个崭新的艺术新天地,使你尽情地获得美的享受,产生美的回味,美的追求。龙先生的佳作,有的已流向美国,在大洋彼岸落户,但绝大部分仍留在家乡。我是他创作的见证人之一,有一点发言权,今将其艺术特色概括于后,以飨观者。
一、气魄宏大,声势夺人。凡有幸得识龙先生作品的人,最先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一个 " 大 " 字。不但形体大,形象美,而且气势也大。一只巨龟,长 185 厘米,几个大汉才能搬动,被人誉为 " 天下第一龟 " ,世所罕见。龟是灵物,是长寿之征。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龙蛇腾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孟德曹操的名句名言,千古传颂。 " 夜读龟虽寿,当思自勉时。龙蛇多变化,敢与决雄雌。 " 其意亦在坚韧进取,内涵丰富,引人深思。长龙《华夏雄风》更非凡品,体长竟达 350 厘米,高 182 厘米,俨然巨物。为了取此树根,龙先生请了 7 个农民朋友,费两日之工,才从山岩头挖出,搬上公路,运回家中。然后,由夏及秋,反复百余日的揣摩,方获得老龙的形象,尔后动之以刀锯,弃其所必弃,取其所必取,造成此 " 矫若惊龙 " 的大型根艺佳作,实非易事。其它如《归》、《战九霄》均非纤小之物,《归》宽 223 厘米,《战九霄》长 235 厘米,人们通常所见根雕,大都不过三五尺,间亦有大者,也不过一二件,谁能像龙先生这样,十年一背风和雨,执著探寻于大自然的神奇世界,竟然成就辉煌系列,鄙人见闻虽不谓多,确未见第二人。
二、立意高远,妙趣横生。《归》创作于香港回归前夕。大鹰背负着小鹰,展翅翱翔于九天之上。大鹰象征祖国,小鹰象征香港,气势恢宏,两情依依,寓意深刻。《归》的原型取材于兴文中学老屋基挖出的一丛大疙蔸,对此朽木,许多人不以为然,龙先生则见之而喜。其时适香港回归倒计时仅剩百日,先生因势造型,将民族大义呈于一刀,使之与大自然的灵气有机结合,于是有此佳作。《对话》表现两只小鸟喁喁私语,情意缠绵,情态可掬,把人引进童话意境,令人叫绝。而《骄龙》又别具创意,一条巨龙平地跃起,疯狂地缠住一怪物,气势汹汹,昂头翘首,显然是一个胜利者。
三、似像非像,全凭想象。《追韩信》与《狮子狗》出自同一根材,因取向不同,造型各异而别富想象。艺术大师周信芳表演的《肖何月下追韩信》脍炙人口,流传久矣。龙先生取其精神,把肖何求贤若渴而又焦急不安的高尚情怀,融入参差的根丛之中。那肖何虽不见五官,手脚也似像非像,然而那奔走的姿势,那飘动的长髯把要表现的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谁又说它不真实不达意呢!《狮子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又不相同。狗是宠物,龙先生的狮子狗则是艺术,而《狮子狗》是生活的真善美与艺术的真善美的统一。不信,请看那昂头站立的憨厚体态,真使人于偶一顾盼之间产生宠爱的意趣,其效果十分明显。
四、因势造型,因形造意。树根乃天然之物,采天地山川灵气而生成各种姿态。龙先生因势造成了武士骑龙、风驰电掣、手持利剑、激战长空的《战九霄》。《巨人》、《起舞弄清影》、《奔月》等作品,无不主题鲜明突出,形神兼备,顺其自然,根味十足。但这些作品又非信手拈来,粗制滥造,而是经过反复琢磨,于不经意之间,忽然贯通,即所谓 "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所以不牵强,不矫揉造作,尽量照顾自然生成的姿态,不留或少留刀斧的痕迹,以保证根味的永恒,情趣的永存。
五、色彩纷呈,风格各异。龙先生的根艺作品,品种众多,飞禽走兽,人物虫鱼,应有尽有。所谓风格各异,是指表现的内容多、情趣广、内涵深。有些作品比起巨龟长龙来不过是纤纤小品,却别有一番隽永之味。《奔月》可舞于掌上,《蜗牛》可置于案头。《冰上芭蕾》有现代派的灵感,《飞天》蕴古艺术之真情。一只小象,小则小也,但那高翘的长鼻子和粗壮而挺拔的四肢,却具有陆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风度。《孔雀东南飞》又使人获得飘逸的 " 天马行空 " 的享受。如果说龙先生的大型作品像是中国画的大写求意,那么,精巧的小品则是工笔的写真,豪华与古朴并存,粗放与精细兼有,取之自然而匠心独具,让人回味无穷。
根艺是发现的艺术。虬根的美是天然生成,但没有艺术家的慧眼,便不能发现;没有艺术家的加工,又难免过于原始,失之粗糙。这就需要艺术的匠心,于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灵气,从而获得回归自然的美感。两年前我曾为《龟灵》配诗,其中有一句是 " 虬根顿悟,一刀留得春长驻 " ,实为龙先生从事根艺创作的写照,也是我对他的为人、他的艺术的最真挚的祝贺!愿龙先生和他的艺术永远是春天!( 1999/11/24 )
子谦先生的题字
贾子谦先生和石效樊先生为龙德玺根艺展题词
贾子谦先生为龙德玺根艺题诗
请欣赏:龙德玺的松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