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利散文1

春雪瀑之美

  春雪瀑乃博望山风景区景点之一。因形如春雪而得名。其方位座西向东,是故又名“白雪迎春”。
  春雪瀑三字乃人之付与,其名虽美,然乃人性之表现,充满着自我之见,再美亦如此。真正的美乃自然之美,是人以自身心识之感受而不可以名状之韵……语言在此就显得稚嫩 浅淡而微不足道。
  静静的一道形如春雪缓缓而下的瀑布,其性自然,没有因思远而急急之,没有因高大而张扬之,没有因陡下而壮势之,没有因源远而自清纯之,亦没有因流小而自愧之。一切都那么实在、自如、怡然,让人陶醉。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自然界的景致大概也是如此吧!要说春雪瀑之美,探其究竟,还是不能只就其本身而言,其周边环境亦是少不得的。
  首先最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不知名的小草。细软如棉,嫩绿如茵,映垫着这春雪般的流水,使之显得格外分明而引人注目。小草虽小,它却是大地的衣裳,翠绿多姿;小草虽小,却能以多而取胜,普通而遍及天涯;小草虽没有天姿国色,但能发出诱人的清香而令人倾倒;小草虽在冬天来临前死去,却在严冬未走之时报春;没有小草,大地便没有生气,便失去她绚丽多姿的衣裳,便会失去那健康丰满的英姿而现出瘦黄的病容。有人说:小草没有青松那么挺拔、威严,没有青松那么成材而叫人敬佩。是的,小草在青松面前的确显得那么的无为而普通。然而,世事总是怪哉,没有小草的地方便没有青松,没有青松的地方则照样有小草。所以人们常说:小草是绿色这个大家庭的主要成员,是生命的一部分,不要小看小草。
  其次是竹。竹,很受人青睐。古往今来,人们都在惦记着它。可以不食肉,但不能没有竹,这是因为竹给人们的印象当真还挺不错。
  大雾时节,天地一片朦胧,竹林中更是一片昏暗和模糊。在这缺乏阳光的昏天黑地里,竹似乎也没感到恐惧和失态,仍然完好地保持看它那完美的柳线,叶尖儿上仍然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儿,静静地等着太阳的来临。向往着光明,是那么的虚心有节。 

  大风呼啸而至,是那样的不可一世。小树无力支持,只有一边倒。高大的青松有时也被连根拔起。然竹却是那样从容.那样迎风招展。随时修正自己的身姿,以保证已站稳的脚根不动摇,但又不是那么怒不可遏,充满着宽恕和包容。大风过去了,竹还是那么的谦恭、自然、平静,是那样的虚心有节。
  在雨中,竹首先是把老天爷送来的甘露通过自己的身躯转入地下,变成清泉,为春雪瀑积累源流;大雨过后,竹还是站在高高的干坡上,凭借着那么一点微薄水分,直立于天地间,是那么的虚心有节。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漫天皆白的银色世界,确实给竹添了不少的麻烦,有时甚至被压得弓腰驼背,不堪忍受。但竹坚强、刚毅,能做到气不馁,节不摧。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竹慢慢地直起腰来,但谦恭而不趾高气扬,仍是那么的虚心有节。
  竹之潇洒飘逸 清丽脱俗之风姿在这里遮起了片片绿阴,使春雪瀑免受烈日煎烤,保持她少女般的风采长在。
  有位朋友对我说:千页岩是博望山的体魄,瀑布乃博望山之灵魂,至于竹,就不足以道之了。我说:我的看法恰恰相反。如果没有竹,根本谈不上博望山的魄与魂,就连一般风采也不会有。
  再次之,便是那憨厚无言、高而且直的悬崖。千万年来静静地站立于大地之上,不以贫而戚戚,不以贵而汲汲。任凭雨蚀风消,得之失之泰然……
  崖之有色有形,水之无色无形。瀑之有声、有色、有形实乃崖之形色之故。
  妙哉!没有这三物之美何来春雪瀑之美,无春雪瀑之美,何使三物更添光彩耶!

 

◎周绍利简介  ◎周绍利诗词
◎周绍利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