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有个桃花源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如是说。桃花源从此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桃花源在何处,难道根本没有吗?难道陶渊明是想当然吗?未必如此。周家有个地方就 和渊明 先生所述的桃花源一样。我们不妨去考察一番,也许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从珙县往东行 20 公里 .便是珙县底洞镇。再前行 五公里 ,已是兴文县周家镇地面的两岸村。有一泉,因水从龙口中流出,所以人们叫它龙泉。过龙泉公里许,不过桥,靠左向北行,便是桃花源入口之处。这里二流相汇,三山对饮。山峰虽巍巍而高入云天,然溪流却缓缓而随意。青山滴翠,燕带新雏。鸟呢呢于柳阴之内,蝉鸣鸣于九天之外。中间有空地,夹岸桃林尚残存。好一个景致,和陶渊明说的没有两样。可惜这几年大办矿业而小有污染。若稍加治理。便可还他个绿水青山。
稍往前行,路分两条。一条沿溪流而上,进小洞,前行数百步,北转弯进人大洞,便是进桃花源之通道。许是当年渔人所走之路,后寻者或是迷失方向,南转弯而误人歧途。或时值洪水,洞口被淹,不得而回;一条随坡直上,进人桃花源的第一道大门——小穿山洞。这里当年可能是古树参天,遮了洞口,形同绝壁,渔人和寻者都未发现其中秘密。穿过第一道大门,过“四合天井”进人桃花源的第二道大门——大穿山洞——神龙洞(此洞系石灰岩溶洞,洞中有洞,洞中有景,洞中有河,洞中的大堂高上百米,宽上万平方米。据前辈说,此洞深逾百里,大部分地方尚无人去过,是一个神奇的洞天)。进桃花源之路从洞中横穿而过。
过了神龙洞,便是桃花源地界,也就是陶渊明形容的“初极狭”之地段。其景致便也是天地间之绝唱。这里虽然见到了光明。然而,仔细看来 ,你会觉得又进入了绝地。这里三面是崖,一面是山,也算第二个“四合天并”。崖高数百米,一层层,有规则地突出,是那样的险而悬;山高也是数百米,重重叠叠,是那样的杂乱无章。天是那样的小而暗,似乎比你的头颅大不了多少。就连那条弯弯的小河也不知怎地突然断了,见不到它的来处,见不到它的去处,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