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苗族文化与文明
美国苗族文化程度相当高,已普及大学很多年了,在 30 万苗族人中,有博士近 300 位,女博士占 30% ,教授 40 多人,仅欧克莱尔在 3000 苗族人中就有 13 位博士。苗族学生除学英文外,还要学老挝苗文,美国苗族的“蒙”语言保持和传承得非常好,堪称世界苗族的典范。他们在苗族的生活中、家庭中、社会交往中都使用苗语,苗文是每位苗族青年的必修课,不学苗文就等于是半文盲,在他们那里,以不讲苗语、不学苗文为耻。在美国以苗文出版的书籍多如牛毛,在圣保罗苗族的书店里几乎全是苗文书籍和苗语音像制品,在明市和圣保罗有一家专门的苗文报纸,一家电视台,两家苗语电影电视剧制作公司,三家苗语广播电台。他们还成立有“蒙人电影协会”。在这次三天的研讨会中,就有一天半是苗族电影周,放影了 8 部苗族人拍的、苗族人导的、苗族人演的苗语电影,其中有一部是中国拍摄的叫《拉拉的枪》,电影的编导演员还与我们合影留念。
美国苗族不仅富裕,而且文明,他们的文明礼貌是全方位的,从生活的细节到周围的环境,从家庭到社会,吃喝住行,拉撒死葬,处处体现文明礼貌的传统美德,他们死了人都在苗族人的殡仪馆按传统风俗礼仪办理,然后将死者棺木送到苗族墓地深埋,地上只立一块碑,周围留草坪。他们的卫生文明,社会公德、思想境界是我们不可想象和难以做到的。总之,在美国的社会和生活中他们不落伍。
13 、苗族的参政议政
美国是一个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的国家,但是在州县一级仍有不少苗族官员(美国的州相当于中国的省),在欧克莱尔的 3000 苗族人中,有 4 人在威斯康星州做官员, 9 人在县一级做官员、 9 人在大学担任领导职务, 24 人在学校任教,在加州,苗族的妇女曾任加州劳工部长。明尼苏达州共有 9 位议员,其中苗族议员就有两位,一位陶姓议员还出席这次研讨会(州议员职务与权利相当于我们的省委常委)。在美国的公安警察和军队都有苗族的官员。苗族官员人数已高于苗族的人口比例数。
三、四点感受
1 、美国苗族热情好客
美国苗族性格豪爽,待人热情,在美国 10 天的时间里,有 5 天住在 4 户不同的苗族家庭中,只有一户是原来认得的,但不管是否认得,他们都非常的热情好客,生活上无微不致的关怀,并不厌其烦向我们介绍美国苗族,开着车引导我们参观许多地方,上至他们的州级官员,下至平民百姓,还有 66 岁的杨导先生和 55 岁的杨扣教授是美国数一数二的苗族人物,他们都非常的谦虚客气,请我到他们家去住,并按老挝苗族礼俗、或西方的宴会,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把我当成同胞兄弟一样对待,竟管时间很短,已令我处处感动。那里的许多苗族同胞都想到中国来寻根祭祖,到中国或到四川兴文来访问,加强与我们的联系和沟通,增强美国苗族与中国苗族之间的友谊,他们的到来我们应该欢迎。
2 、美国苗族语言保持得最好
美国苗族在异国他乡生存下来,人口不多,住居分散,经济发展处在全球的领先地位,生活饮食己经全盘西化,但其苗族文化保持得非常好,特别是苗族语言,认为苗语是苗族的根,无论走到那里都用苗语交流,沒有苗语苗族就消亡了,他们就是用这个观点教育子女学习苗语苗文的。美国政府还鼓励各民族文化的保留和发展,他们在使用苗族人才时,以懂得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人优先录用。我们的经济发展才起步,苗语就消失得差不多兴文苗族,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
3 、美国的城乡环境非常优美
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也是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他们的人民是非常友好的,人在社会中的文明礼貌程度是相当高的,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的城乡环境非常优美,早己不进行城乡环境整治了,因为人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人说话和蔼,
谦虚礼让。从旧金山到洛杉矶 300 公里的路程,无论是车站、码头、公路、场镇、农村,看不到一个烟头,或废弃物,也看不见一个行走的人,只见洁净的气车穿梭在整洁的公路上,沒有一点灰尘。杨扣教授风趣地说:“美国是个鬼国,它没有人。”的确看不见他们的人,即使洛杉矶市中心五、六十层高楼大厦下的大街上,也只能看见三、五几个人走动,更沒有公交车,因为沒有人坐,也许他们的人就在小气车里。
4 、我很幸运参加这次会议
出席这次会议的嘉宾都是专家教授,我得的邀请函头是:“中国四川省兴文县苗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杨永华…”。我到美国、苗族研究中心主任李保熊告诉我:“上两届都是专家教授,这一届我们破例邀请来至苗族民间的学者,你是第一个!”但我认为不仅是一个人去参加会议,应该是代表兴文苗族文化促进会去的,也许代表着兴文苗族、宜宾苗族或四川苗族。我很幸运,也很感谢市县相关领导的支持我才去成。
去美国宣读一篇论文沒有什么意义,意义是与我们不熟悉的美国苗族零距离接触和交往、让我们了解美国苗族、并逐步与他们往来,同时认识世界各国的苗族学专家教授,并进行勾通和交流。我今年 56 岁了,已经老了,但我仍要继续努力,为苗族文化事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四、四点建议
1 、建议兴文县建立“中国苗族研究中心”。美国苗族只有 30 万,他们在一所大学里,留有一个 400 平方米的小屋,就成立了一个苗族研究中心,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苗族学会议,筛选世界各国的苗族专家到那里开会,其影响非常大。中国有 930 万苗族,目前还没有一个地方有“苗族研究中心”,更没有一个占地 400 平方米的研究场所。如果我们兴文县建立了这么一个中心,有这么一个场地,可以说是国内首创,我们花不了多少钱,就能召开一些国际苗族研讨会,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都会聚集在这里,兴文的知名度无论在国内国际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会促进兴文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我愿为此做些联络勾通的相关工作。
2 、加强与美国苗族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尽可能是民间的,但政府应参与指导和帮助。美国一些苗族愿到兴文来访问的,我们在举行有关苗族重大活动时,如花山节、苗年节,可邀请他们来参加,我们也可派一些人去回访或参观学习,这样既增加相互友谊,也减少经济开支。同时,我们兴文应选派一些苗族高中毕业生到那里去上大学,并会得到对方的奖学帮助,或半工半读,进行一些实质性的往来。
3 、加强兴文苗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这一方面,我们落伍了,要向美国苗族同胞学习,应注重苗族语言传承,苗文的学习和培训,教育我们的苗族同胞自觉地保持和发展,甚至今后政府在招干、提干、招聘教师时,把苗语作为同等条件优先考虑,这样更便于苗族语言文化的自觉保护和传承。
4 、建议派一些干部到美国考察学习
美国苗族处在世界经济最发达地区,而苗族文化保持和发展得最好,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应组织一些干去考察和学习,特别是县领导、民宗局、苗族乡、苗族文化促进会的领导,一次 4-5 人为宜,通过考察学习,寻找我们的不足,为兴文苗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努力。
由于我到美国时间短,基本是走马观花,了解情况有限,如有不对,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