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霄文萃20年大事记
◆ 贾子谦:不悔的20年
◆ 庆祝凌霄文萃成立20周年题词
◆ 凌霄文萃编委会2009年工作报告
◆ 龙德玺:凌霄文萃与凌霄精神
◆ 石昭辉:且说凌霄文萃
了解凌霄文萃

凌霄文萃与凌霄精神

◎ 龙德玺

《凌霄文萃》一书于 1991 年正式出版,此前由贾子谦、刘永言、石昭辉、刘应群等先生发起成立的《凌霄文萃》编委会(简称“凌霄文萃”),才正式为世人所认识。《凌霄文萃》收集整理了兴文地区十几代人的诗词著作,实为前无古人的创举,为发展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故该书一问世,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是可想而知的了。而《凌霄文萃》编委会从此却一发而不可收,于两年后出版了续集,紧接着于 1997 年出版了《回归集》(《凌霄文萃》丛书之三),于 1998 年出版了《凌霄文萃》第四编,于 1999 年出版了《三吟集》(《凌霄文萃》丛书之五),于 2000 年为中共兴文县委宣传部编辑出版了《博望山》,十年间竟正式编辑出版七本书,确令世人惊叹不已。此外,《凌霄文萃》编委会个人在此期间,有近十人出版了个人专集,例如贾子谦出版了《野蔌集》,刘应群出版了《龙山集》,刘永言和刘应群合著出版了《竹林集》,杨敬出版了《关西集》、袁永湘出版了《欸乃集》和《汀芷集》,萧昌龄出版了《农村路》,石昭辉和石效樊合著出版了《柏寿诗稿》,罗必光出版了《锦冠集》等。凌霄文萃不囿于著书立说,还主动参与促进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凌霄文萃同仁创办了发端于尊师重教的兴文菊花会(节)。在近 20 年间,兴文菊花会(节)举办了 17 届,远近闻名,对发展兴文产生了重要作用。兴文菊花会(节)经历了石园菊会——晏阳菊会——兴文菊花节的过程,由民间筹办到政府主办,由少数文人吟诗作对到广泛的社会参与,由单纯的文化活动变为发展兴文的综合行为,确实贯注了凌霄文萃同仁无数的心血和智慧。凌霄文萃主办了数十次书画、根艺和摄影展。从 1998 年起,凌霄文萃多次深入博望山,进行开发博望山的可行性研究,为县委和政府开发博望山出谋划策,宣传鼓动。 2000 年博望山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使兴文旅游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凌霄文萃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002 年凌霄文萃创建了“博望山艺术馆”,收集陈列了数百件艺术珍品,开创了民间办艺术馆的先例。这一切,使凌霄文萃在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凌霄文萃》一书的书名,寓意非常深刻。兴文源于古戎州,而凌霄城(凌霄山)则总是和古戎州的历史联在一起,成了古戎州的化身。近代兴文的文化名人石慎修、石秉成、石千仞等,都留下不少赞颂凌霄城的诗篇。这些诗人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更重要的是赞颂攀登高峰的志向和抒发凌云的胸怀。取名“凌霄文萃”,就是为了追求这种精神境界。《凌霄文萃》编委会不太注重庄严的宣言,也不向世人渲染自己的宗旨,重要的却是行动,是留给社会的丰碑,而凌霄精神却蕴含其中,实实在在。我被提携到《凌霄文萃》编委会来的 15 年中,常常为这种凌霄精神所感动,对凌霄精神体会甚深。凌霄精神,总结概括出来应是:“与时俱进,不断求索,淡泊明志,乐于奉献”。“与时俱进”是说凌霄文萃能审时度势,始终保持现代意识,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断求索”是凌霄文萃执著追求的历程,是凌霄文萃同仁对文学艺术强烈爱好的激情。而“淡泊明志,乐于奉献”则是凌霄精神的根本。只有这种对社会乐于奉献的慷慨精神,才使凌霄文萃在 15 年间始终保持活力,结出这样丰硕的成果。

凌霄精神是一种集体精神,但这种精神却是由凌霄文萃的同仁们体现出来的。以主编贾子谦先生为首的老先生们,都酷爱文艺,谦恭诚实,淡泊明志,情趣高雅,豁达大度,朴实无华。先生们以文会友,以德聚友,以趣寻友,以情结友,是一批不卑不亢的清茶朋友,是名副其实的君子之交。他们为社会作奉献不讲条件,不计较得失,不摆架子,以至于让一些人不可理解。“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凌霄文萃却是一盏燃不干油的不熄的灯。而这不干的油,便是凌霄精神。

2002 年 12 月 7 日

◆ 凌霄文萃20年大事记
◆ 贾子谦:不悔的20年
◆ 庆祝凌霄文萃成立20周年题词
◆ 凌霄文萃编委会2009年工作报告
◆ 龙德玺:凌霄文萃与凌霄精神
◆ 石昭辉:且说凌霄文萃

凌霄文萃众生像 
A   B   C   D

◆ 博望山艺术馆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