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石海开拓者彭文聪的脚步
今日的兴文石海,已经有了世界地质公园这块品牌,又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 A 级旅游景区,更多人却不知道开发之初的情形。溯本追源,兴文石林有了今天,离不开三个人。
第一自然是原省委杨超书记了,他是发掘者、倡导者,坚定的开发者和支持者。第二是原地委书记冯振伍,他向杨超书记推荐和陪同来兴文考察石林。在 1980 年的元月 7 日,又来兴文,年近 60 岁,仍然深入道路十分崎岖艰险的周家神龙洞、神风洞实地考察旅游资源。对兴文常讲的口头禅就是:“你们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在此期间,有客必请,无论在宜宾召开的各种会议,外地客人,上级领导,参观或考察、调研,都是兴文,这正是开发之初那几年领导,名人来得最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兴文石林特别关注,将其视为宜宾的窗口和门面,其特别关注程度,甚至引起当时宜宾地区其它几个县市的“嫉妒”,但兴文石林,那时确实是宜宾地区走在最前面的旅游独秀。第三就是原兴文县委书记彭文聪。他坚决贯彻省地领导搞旅游开发的意图,身体力行,踏遍了兴堰主景区 14 平方公里的土地,攀高涉险,开发新景点,从小岩湾(大漏斗)到大岩湾,从天泉洞到天龙洞、天羊洞,直至周家的神龙洞、神风洞,不畏艰险,身先士卒,举着火把,打着电筒,探察各类溶洞。县内县外,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兴文石林,甚至亲自为上级领导作导游解说,对兴文的旅游资源,他确实了然于胸,讲起来如数家珍。他多次主持,对石林机构的构建,旅游的开发、资源的争取,亲自布置和行动。亲自出面协调,解决石林管理所的房舍,协调县内和地区各部门、单位对兴文石林的支持。有一段时间,他和罗少源两位县里主要领导,几乎有一半时间“泡”在石林,引起了县里一些领导干部的不理解,风言风语,甚至破口大骂,什么“搞什么旅游,简直是不务正业”!“农业县不抓农业,就他妈只晓得钻洞洞!”可以这样说,没有他们三位,就没有兴文石林。有了这些开拓者坚实的脚步,才有了石海的今天。
对彭文聪同志开发兴文石林的心迹,我仅以两件小事记述。
一是一次会议,时间是 1980 年 2 月 22 日上午,地点在他办公室,参加人有:彭文聪、罗少源、周德康、段美瑜(宣传部副部长)、庞元畅、我。会议针对兴文石林的加快建设和开放,彭文聪讲:“地委冯书记讲,你们那里什么 时候弄得好?搞好了,县委书记会议就在你们那儿开。要抓紧时间准备 食宿,洞内简易的照明灯光要抓紧搞。要迅速的完成 200 个铺,县里解决 50 个,地区解决 150 个铺的设备。”
“为旅游服务的项目要跟上,土特产品,摄影服务部,各种各样旅游纪念品。绿化问题,要林业局的人上去先规划,先栽抗磺烟的树种,不能栽高大的树子,那样会遮挡石林的景观。伙食标准可以分会务餐和零餐,还要办小餐馆,解决零星的和过路游客。基建工程最重要的是吃、住和路灯。探洞、量洞的继续搞,旅游路线要尽快定下来。”
二是这次会议之前的几天,由他带头,早饭后从兴堰厂乘车到兴堰,步行十余里,探险天羊洞。同行者有罗少源、周德康、杜成宪(公安局副局长)、张介秋(县委办主任)、小车司机马彥发、时任兴堰公社书记的王效忠、我等 10 余人,县文化馆长王德勋提煤汽灯,公社公安员雷兆书拿火把。天羊洞,洞中仍有小天窗,洞壁上留有前人避兵匪躲藏于此的叙述。当走完一两个支洞又退回原处时,已过中午,人们又饿又累,但彭文聪仍然坚持再钻其它支洞,一定要找到如当地人所传的最好钟乳景观。记得钻一支洞时,煤汽灯突然熄灭,洞内更显幽深,恐怖,他急忙招呼大家,“不要慌,镇静,我们还有电筒、火把”。好在煤气灯很快又修复亮起来了。钻又一支洞,越来越低矮,似已山穷水尽,
人们大都说钻不过去了,只有倒回去了。他仍然坚持,带头匍伏在地,手脚并用,继续前行。人们贴着地,一个接一个,慢慢往前爬,看不清道路,头上是坚硬的钟乳和岩壁,每人紧随着前面人的呼吸滑动声而行动,突然间,张介秋大声发话了:“狗、狗日的杜成宪,你、你的脚、蹬、蹬到我的嘴巴了!”张主任口吃,这番话把大家都逗笑了。好在这爬行的一段不太长,钻过去后,终于看见了一片保存完好,晶莹雪白,造型精美的钟乳群,并且有通道,不再走回头路。离开天羊洞,返回兴堰,已是吃晚饭时分,人们又累又饿,彭文聪却说:“虽然累点饿点,但值得。”私下里,难免有人说句俏皮话:“跟他跑,太不安逸了!”
兴文石林的成功开发,离不开这些开拓者,也是兴文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果,使过去在地图上也难找到的一个山区小县,知名度大大提升,可以说是兴文历史的一次大飞跃。
三个“官”的点滴印象
1979 年—— 1984 年 12 月,在石林管理所短短数年间,因工作原因,参与接待过许许多多从中央到地方各色官员,留下的印象各有不同,现仅从中央、省、地三级中,各择其一,如实叙述。
第一位是宜宾地委书记张敏,原为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那次来兴文石林后很快就调回成都,冯振伍则为宜宾地委第一书记。那是 1980 年 2 月 10 日,张敏瘦瘦的,不高的个子,嘴边有战争留下明显的伤疤,披件军大衣,极象我国北方农村普通老头。来时仅一部车,一个驾驶员,随行人员一个——地委办公室副主任包君文,吃饭在兴堰厂伙食团,住宿就在张宗贵家。看天泉洞时,县里有彭文聪、罗少源、周德康、陈国辅、我,还有负责提照明灯的兴堰厂熊金泉。在洞中的石山林(即现在的石林仙姿),朦朦灯光下,石柱、石笋钟乳煞是好看,地下到处是打断的钟乳石笋,包君文主任十分喜爱,选择了一块抱在怀中,准备拿回家装个盆景。张敏书记回头看见了,“老包,这是要保护的,是要开发旅游的,不能拿走”。包主任愣了片刻,十分尴尬地将钟乳放回地下。
当日晚,在兴堰磺厂一间办公室,周德康向张敏介绍了洞内和外景的基本情况;彭文聪汇报了县里分“三步走”的打算,即:保护、探寻新景区、开发。张敏书记,一个文化并不高的老革命,作了以下一段讲话:“各方面宣传出去,估计有个大发展,很快,搞不好就不适应,三步走的方案可能要缩短。这里很有前途,时间越长,前途越大,将来很可能是重点游览区。下决心搞快一点,搞慢了要被动。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十万元能做啥?(当时省委杨超书记已批了十万元)要叫地区交通局陈文宽局长,亲自来看一看,要他向省交通局谈一谈,要点钱,绿化看林业系统能否拿点钱。洞内道路清理都不容易,十分费力,搞局部清理,照明很重要,山上这部分很好,不需要花很多功夫,把道路整一下,就可以开放了。”后来,县里果然调整思路,加快步伐。在地区的支持下,宜宾、泸州到石林的班车在正式开放前就开通了。
第二位是四川省长杨析综,个子不高,但十分墩实,是从广汉一个中学校长,一路走来,直到县委书记、绵阳地委书记到省长。那是 1983 年,他的行程很紧,上午来就参观天泉洞,午饭吃了看外景,虽然行程匆匆,他兴趣极浓,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偶尔谈点看法,步履矫健,不象是曾为书生现为高官的中老年人。下午四点左右返回石林管理所,大家都累了,准备休息一下吃晚饭,杨省长却悄悄拉着我,“不是说下面还有一部分吗?走,我们俩个去。”我说你不累吗?“不累,来一趟就要多看点。”就这样,没有保卫人员,没有秘书随行,没有地方领导陪同,我与杨析综省长二人从迎宾石旁去龙牙观瀑、二龙戏水、飞来石、天龙洞,不到两个小时就跑了个来回。一路看,一路问答摆谈,全然忘记了谁是官谁是民,到象是山野踏景的忘年交。
第三位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张爱萍。那是 82 年 4 月,之前就得到通知,管理所也作了些准备,那天我还下古宋,买一些必需物品,如卫生间防臭用的熏香等。时至下午,我从半边街正准备去车站乘班车返回管理所,一部十分陈旧的北京吉普警车开过来停在身旁,“你咋个还在这儿啊?”我一看,是地区公安处的梅科长,他说:“已经来了,快上车。”我上车后,吉普前行开道,碰见车辆,则用喇叭呼叫:“后面有车队,请暂时靠边。”说是车队,其实只有三辆车,除张爱萍夫妇外,就是省委书记谭启龙,地委书记孙文启及随行人员,县里领导都在石林管理所等候。
当日下午利用个把小时,车开至大漏斗,然后沿途看了看。晚饭后,谭启龙在后面台阶上散步,因是第二次来,见到我还主动握了手,问了问石林的情况。我只感到,这些领导的平易,特别是张将军来,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应是二级保卫,却看不到前呼后拥,警备森严,连开道警车也总共才四辆车。
第二日在洞内,儒雅近人的张将军游兴特浓,只是战争中负过伤的大腿不太争气,县里领导十分后悔,早知道就该准备滑竿。行至云步通幽,是继续前行还是放弃?张爱萍要坚持继续走,他的夫人和保健医生劝他算了,此时我提出了“揹”。这样,我和县委宣传部尹治安,县文化馆王正中,当时我们三人都是三十过不到四十岁,各自揹了张将军一程。本来还要揹到石花奇观,张将军十分过意不去而放弃了。吃过中午饭,按行程当日到泸州,在管理所二楼阳台上大家分别合影,张爱萍拉着我和尹治安合了影。县里提出请作为领导又是书法家的他为兴文留字,张将军跃跃欲试,可他的夫人和保健医生出面制止,说是行程安排和健康原因,今天就不写了,回北京去写好带来,记下了为他讲解,导游的周德康,我和揹过他一程的尹治安,王正中的名字。六月份,地委通知去拿字,张爱萍将军没有爽约,为石林写了“西江月”词,赵登槐、周德康、尹治安、我,也得到了题字,给兴文县委题的是“百业兴盛,文明新风,”张将军为我所题的是“神奇绝世,通天有路”。唯王正中没有收到,至今谈起此事,他还十分遗憾,“当时记了我的名字,肯定是那个把字给我污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