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摘录)1

萧昌龄简介  ◎萧昌龄书法
萧昌龄诗词  ◎影子

昌龄 先生比我小五岁,幼小年轻时代稍有距离,现在扯平了,都带了一个老字。他 79 ,我 84 ,儿孙一大堆。有些事却始终扯不平,比如爱心和责任心,我就永远不及,得向他学习,直到老死。

先谈爱心。爱是无疆的,涵盖甚广,敬父母,爱家乡,爱祖国,重友谊,甚至婚姻儿女,社会事业,都是爱的内容。昌龄这人,似乎一切都爱得深沉,爱得执著。一条家乡的泸溪,从小爱到老,在他的近作《影子》中反反复复如数家珍地细说这个溪,那个桥,怎样在河里打滚,在水边垂钓,像画家一样用细笔勾勒,很来劲,很令人感动。还有家山的一草一木都满含深情,包括採桑葚,揀菌子,打丝栗等等,像过电影镜头一样地释放出来,一往情深。都快八十了,还如此难忘,如此热爱,很是难得。

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生充满自信。学生时代就有稜有角,成绩又好,是颇为拔尖的人物。后来当了干部,又是一个好干部,退了休仍然徜徉书海,不时介入社会,为社会进步和朋友们的成就叫好。他一生做过许多具有开创性的事,比如扫除文盲,他就是兴文县的开山祖师,很出色,办了多次学习班,自编教材自执教,既培养了人又结交了朋友,深受群众欢迎。他长期从事农村工作,从征粮到互助组、从初级社到高级社、人民公社。直到土地承包合作经营,一路紧跟。 43 年了,头头脑脑换了不少,就是他这员大将不换。昌龄兄智商高,时有新思维,好点子。早在 20 多年前,就向县长赵开礼谈到要有更多的农民进城的问题。赵开礼说:“都进城了,谁来种庄稼!”也许出于谨慎,赵开礼未能贸然接受。实践证明,这条路是越走越宽广了,城镇化进程已经势不可挡。这个人称“萧二秀才”的人,单是以农村为题材的论文就有几十篇,几十万字,在省上和地区交流和在报刊发表,非常有成就。对农村工作我是外行。十多年前他的一本《农村路》就令我眼花缭乱。这回细读《影子》,才知道兴文县政府不少农村工作的红头文件都是他泡制的,这很不简单。兴文原县长张福秋去年对我说:“萧昌龄很能干,是个好干部。”原来他们在一起工作过一段时期,是上下级老搭当。这些事他从来不张扬,非常低调。如果不看他的书,不在老年时候来做总结,连我这个老朋友都是不知底蕴的。

他的低调又表现为谦虚。据我所知,兴文有个会计学会,会长是钟廷栋,他是骨干,是总参。这个学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众多的社团中是出类拔萃一枝独秀的。后来钟走了,会长一职理所当然地应落在他头上。但昌龄自度,如果由他来承担这副担子,未必能超过老钟,便把舵把子让给别人,这是一例。再说我们凌霄文萃这个文学团体,二十多年都是我在牵头,但许多事我都请教他,是言听计从的铁哥们。他的综合能力比我强,却并不文人相轻,甘当配角。他什么都积极,都抢着干,就是不越位,不浮出水面。这个人的头脑出奇的清醒冷静。 2008 年,我们召开《感动三十年》发行会,工作报告写好了,我要署名印出来。昌龄很客气地说:“贾二哥(这是第一次称呼我、很亲妮)就免了吧。谁都知道是你写的。”我立刻感到震撼,这不就是好朋友的箴言吗!后来这个题目就改为《凌霄文萃的报告》。此事至今犹铭记于心。

孝是一个大话题。古人“以孝治天下”,“百行孝为先。”在这方面,昌龄做得很好,是典范。父亲患老年痴呆症,大小便失禁。他正在搞农村工作,白天不能随侍左右,就每天晚上回来给父亲换衣裤,由妻子清洗,保证老人度过最后的艰难岁月。他尊爱兄长,提携弟妹, 是爱与孝的转化和延伸。长兄溥泉是地质勘探工程师,不幸早逝,嫂子守了几年后改嫁。昌龄千里迢迢到陕西商洛,找到嫂子和侄儿女,把这条血缘纽带连结起来。昌龄七十大寿,侄儿女都来拜寿。他把他们介绍给我,说我是溥泉的老友,这事给我的印象很深。还有小妹昌璧,这个姑娘在大跃进饥饿年代,为了走出生存困境,远走新疆,后来在那里结婚生子。若干年后,是昌龄通过关系把小妹接回来,后到财政局工作。昌璧是我的学生,去年对我说:“还不是好得二哥啊!”还有三弟昌善,他们一直手足情深,俨然榜样。他对族人也感情深厚,如萧永钧、萧松遐等。萧氏族谱也由他主笔,连小清明会也是年年做东,可见把族情看得很重。这就是大爱,是孝和悌的崇高张显。

他是多届县政协委员,一直当到六十岁。又是高级农经师。凌霄文萃中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辉煌。原因是他从来不挂在嘴上,写在文章里,淡泊名利,不计荣辱,这是很难得的。他的家,长期住富安天堂村,夫人是农业人口,子女随母生活,在计划经济年代,一家五口的辛酸可想而知。妻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得到重庆做大手术,经济负担之重,精神负担之重,对于长期下农村的穷棒子干部,的确步履维艰,但他挺过来了。支撑点就是亲情和事业,是韧性的至高点。这些事虽然非一个人所独有,而昌龄兄特甚。看了《影子》中那一段经历我不禁为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之所以敬重昌龄这位朋友,是因为他孝悌忠信占全了。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有现代社会互重竸走的精神。别看他现在年迈了,却十分关注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民主进程和文化的多元性。他爱憎分明,爱家人,爱朋友,无微不至。但对整过他的人却一个也不饶恕。比如三耳先生和那位左得出奇的领导人。但他又是一个特有原则的人,就是在特殊时期也没有整过人。土改时(他搞过两期土改)有个叫李二兴的地主,仅是个守财奴,无多大罪过,他就用和平土改的方式把浮财没收分给穷人了事。土改时期,他分管一个村,成份也没有乱划,而是按政策办事,说白了就是不违背做人的良心。他搞过“四 清”、“社教”,他把那些年辰称为“灰色年代”。在那个年代,在“左”过火的时候,也没有违背做人的原则。回头看是有益的,能使人获得智慧,至少能加深对时代的认识和理解。

这本书的精彩之处,莫过于少青年时期的林林总总和他的爱情生活,以及后来的夫妻之间。这些文章都非常人性,非常真实,非常感人,读者何妨细看。《当家人》那一章,太平实了,说的是男女亲情,却看不见有一丝绯红的影子,全是平民化的亲情和爱心实录。

在凌霄文萃这个群体中,昌龄对朋友也特具爱心。例一是魏治权的年老多病,近年尤甚,他就不止一次去农村看望,且成常规。刘孙翼是“文萃”功臣之一,可惜近来木讷,反应特差。去年夏天我们在古宋大桥文化长廊搞活动,刘孙翼一早出门,却迟迟未能到会。昌龄闻知,立刻驱车前往交管站刘家,却见他已睡在自己的床上,原来是刘忘了地点又返身回家了。我当时就对与会的朋友说:“这就是凌霄文萃,这就是萧二爷。”十多天前,比他小几个月的罗必光走了,他有事未能参加集体吊唁。晚上九时左右,他来我家,说是要去灵堂看一眼。我女儿说:“萧二叔,你老年纪大了,就明天去吧!”但他还是独自一个去作了悼念。这些零碎小事,再再说明他的忠诚,是孔夫子说的“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一个信字的现代实践与回答。

写了这么多,总觉得没有写好,原因是昌龄这一生虽是平常却很有色彩。他的经历反映了时代曲折进程。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心就是内心世界。同样的境遇,同样的遭际,但感受不同,对待各异。有迎难而上的,有中途退却的,有些人有火花,有些人却一生碌碌。昌龄在共和国日子里,始终保持一颗火热的心,即使在艰难岁月也不走样。他这人从来都在唱正本戏,不当二花脸。在做总结的时候也不自艾,无怨言,一直以仁者胸怀对待一切。“仁怀千古事,古朴圣贤心”,大概是没有错的。

人生八十(本地习俗, 79 岁便是 80 ),很不容易的,为此我写了一诗作为寿礼,录如下,以作此文总结:

称觞此日意如何,八十居然逐逝波。

莫道人生如逆旅,肯将心志付先河。

半世农村终不悔,廿年文萃竟成魔。

最喜水泸多故事,且回洞口唱渔歌。

                2010 年春正月于古宋

《影子》序

贾子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