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昭辉先生的鸿篇巨制:
《柏寿文存》
八秩老翁石昭辉先生用毕生精力浇灌的鸿篇巨制《柏寿文存》,已经出版成书。该书收集了石昭辉先生的诗词曲联、散文、龙门阵、小说、游记、随笔等,四十余万字,洋洋大观,内容丰富,无论艺术性和思想性都为行家称颂,赞誉为柏寿遗风,足可文存后代。石昭辉先生将把此大作无偿赠送给家乡朋友、成都同乡及有关行家朋友。请看石昭辉先生的大作《柏寿文存》(摘录)。
石昭辉先生用一生心血浇灌的《柏寿文存》一书的封面
石昭辉简介
(原载 1997 年《东方之子》第二卷)
石昭辉,四川兴文县人,现年六十八岁,大专文化,兴文县第七届人大代表,中教一级教师,兴文教育学会会员,宜宾地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学会团体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一九五 0 年卒业于宜宾师范,时值朝鲜战争乍起,先生响应祖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号召,义无反顾,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转战朝鲜三千里江山,历任文工团员、文化教员、参谋、侦察排长、警卫排长等职。一九五六年,因病转业,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直至退休。其间参加函授学习,毕业于宜宾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曾先后在《语文知识》、《四川日报》、《深圳 特区报》、《龙门阵》、《晚霞诗词刊》、《金岷藻》、《历代咏竹诗集》、《蜀南诗歌报》、《凌霄文萃》等刊物发表《我对加强语言基础知识教学的尝试》、《说竹》、《感人新事何其多》、《一夜县官》等论文、散文、通讯、小说、诗词、楹联等百余篇(首)。参加深圳市第三届荔枝节诗歌大奖赛和《蜀南诗歌报》“荔乡杯”全国文学创作大奖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优秀奖。退休后以创作诗词、练习书法、促进兴文地方文化为己任。参与本县《凌霄文萃》丛书编辑工作,任编委。其书法,隶、草均颇足观。其生平事迹及创作作品,曾收人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之《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其为人也,才足以为人师,德足以为人表。自青年执教至晚年退休,工龄四十年,宫墙桃李,亦不下三千之众。其弟子无不对其折服尊崇。昔日桃李,今日栋梁。无论小学、中学、大学文化门生,返乡探亲,辄相邀同学辈修贽拜谒,执弟子礼甚恭。师徒聊天忆昔,弟子等每每言及先生教某科、某课,出神入化,口若悬河,妙趣横生。全班屏声息气,陶醉其中,至今记忆犹新,既获知识心传,又获艺术享受。听先生讲课,如同听朗诵文章,绝无冗词赘句。是以就其才德而言 实为一县知名人士,人咸以德高望重称之。
其为性也,温良恭俭让,不近功利。榜其书斋曰“浅尝辄止斋”,叹书剑无成,学而不精,未成一家之言也。其座右则以诸葛武侯“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之句为铭。
其所崇拜古人为谢灵运、陶渊明、王维、普希金。此四人诗集,常置案头,朝夕讽诵。近朱则赤,先生诗风,亦冲淡平实,多咏田园山水。好旅游,全国所历二十四省市,唯西藏、宁夏、内蒙、台湾未游。游踪所至,辄发而为诗,为游记,而不喜示人,唯良宵佳客,可与共赏。
先生曾语人曰:“我一生无善足述,知我者普希金也。普氏《我的墓志铭》一诗,似道出我心境。我也‘没有做过什么善事,但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一个好人。'”
石昭辉、石效樊叔侄合辑《柏寿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