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泸坝的故事》选读1

◎石昭辉文章选读  ◎石效樊文章选读
◎萧昌龄文章选读

石昭辉、石效樊、萧昌龄合著《水泸坝的故事》,乡土气息十分浓烈,是孩童时记忆中的一幅幅美好的风俗画卷,文字优美,看似平淡,实则高雅,其味悠长自然。

石昭辉文章选读1

水泸坝琐记赘语

  总角之交,老而弥笃的 萧昌龄 君,也是总角之交,我的胞侄石效樊,还有我自己,都生长在水沪坝。经过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三人情义,始终不渝。退休后,阶级斗争谢幕,和谐社会登台,生活空间宽松了,近年来,常同在仙峰绿野山居避暑,花前月下,常语及水沪坝某山某水,某人某事,兴之所至,似觉时光倒流,儿时可再。于是相约,何不写一本有关水沪坝的“书”呢?把这些琐事记下来,时供翻阅,不也有趣吗?于是,今年—— 2006 年春,互相催促动笔了,下决心于今年成“书”。
  水沪坝是一块极平淡的土地,没有高山峻岭,大河湖泊。只有能出粮食的良田沃土。平淡的土地,只能养育平淡的人。历史至今,水沪坝并无显贵的文武官员,也无富比陶朱的殷实大户。文官只出过一个县长陈先言,武官只出过一个国军七十二军参谋长陈凌云。他们是叔侄俩,水沪上坝、博望山麓瓦窑榜人,这地名也够平淡的了。解放半个多世纪,水沪坝尚未有超越他二人这区区文武官衔的。所以我说,平淡的土地,只能养育出平淡的人。我辈更为平淡的人,只能做平淡的事,吃平淡的饭,写平淡的文章。我们所记的,也尽是些再平淡不过的琐事。因而,这样的“书”,实在是平淡无奇。水沪坝人,家常吃菜,喜欢用清水煮食,不放油盐。习惯成自然,一辈子还离不开这种“烹调”方式呢!三天不吃清水煮菜,就觉食欲远去,岂不怪哉!这能说明,平淡的山水、人物、蔬食,对于我们这些自甘淡泊的人来说,反倒觉得淡而有味。淡,是一种真味。这其间的奥妙,只怕是“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了。诗僧破山和尚有联云:“不嫌淡泊来相处,若怨清贫去不留”。如有喜欢吃清水煮菜的朋友,不妨一读,欢迎一读。
 

   陈思王曹植曾说:“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鉴于如此妙论,我们才有胆子把水沪坝的琐事,辑而成“书”。断章取义,我们取最后一句:“将以传之同好”,这该是可以的吧!
  我们三人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都是喝水沪坝的水,吃水沪坝的米长大的。我们的一生,也都象水沪坝这块平淡的土地一样的平淡。仅以这本平淡的“书”,献给水沪坝这块平淡的土地,回报水沪坝的水和米的养育之恩吧!
                       2006年,立夏,于博山下之
                         望竹蜗居,时年七十又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