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泸坝的故事》选读2

石昭辉文章选读2

“耍灯”、说“吉利子”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家乡水泸坝度过的。回忆儿时旧事,正月间过年“耍灯”,是很够玩味的。所谓“耍灯”,就是现在电视上说的“舞狮”、“舞龙”。我们乡下人却叫“耍灯”。其品类除了狮子龙灯外,还有牛牛灯、马马灯、车车灯(又叫花灯)。狮子龙灯是过舞的,我们叫耍。“耍”有两个涵义,一是表演的意思,比如变魔术叫“耍把戏”。二是好玩,就叫好耍。这些灯,除了车车灯以外,我都爱看。我对车车灯很反感。那是由一个男人,穿上女人衣服,头上罩一块红布或花布,这人叫做“幺姑儿”,再由两个人提着灯,在那假女人的脸上晃来晃去,唱些淫秽粗俗唱词,配以胡琴和锣鼓。牛牛灯则古朴雅淡。用一条纸糊的牛,由一人牵着,一人用鞭赶着,在院坝里走来走去。有专门的人演唱,并配以锣鼓。其唱法是一人领唱,众人邦腔。这种演唱,我认为可能是川剧的诞生形式。只不过是农村下里巴人之作,唱腔单调重复,无曲变化。举例一则:领唱:“ 正月十五 闹元宵嘛——”邦腔:“四季花儿哟,春来哟”!领唱:“元宵会上嘛——”邦腔:“哟嗬嘿”!领唱:“放牛来哟——”邦腔:“四季发个财”(锣鼓)。除了迎春闹春,还有渔樵耕读故事,如太公八十遇文王,梁浩八十二中状元,大舜耕田在历山,朱买臣打柴发迹等。也有配合政治宣传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牛牛灯,就有长期抗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之类的内容。我的大哥石荣秋,虽是文人,抗日战争时期,就曾给牛牛灯农民娱乐活动,编写过通俗的抗日宣传唱词。马马灯不演唱,只有锣鼓。由两人分别骑着纸马,在院坝里跑对角线,远不及牛牛灯的丰富内容。龙灯的“耍”法,是“开四门,闭四门”。即东南西北四方,用同样的舞法绕一回叫“开四门”。再重复一遍,叫“闭四门”。两次绕完,就算结束一场。狮子是本西游记故事。由一人戴上沙僧面具,逗狮子跳跃。大型的还出孙猴子和猪八戒,就是没有唐僧出场。有孙猴子出场,就有相当于杂技表演。用几张桌子重叠起来,再立上一条长板凳,沙僧引狮子层层翻上去,然后翻下来。孙猴子上去,作截角、拿鼎、倒立等表演。还有立一根大楠竹竿,孙猴子爬竿、标圈圈,作惊险表演。至於龙灯。品类就多了。用纸糊彩画,里面点灯亮的叫亮龙,用彩色布做的叫彩龙。只能在白天耍。用稻草扎成的叫草把龙,还有青菜倒插在竹竿上的叫青菜龙。亮龙和彩龙都配有锣鼓。草把龙多由乡间贫苦儿童表演,没有锣鼓,可任意选用烂搪瓷盆,洋油桶做乐器。锣鼓也好,盆桶也好,节奏敲打都一样:“ XX , XXX 。 XX , XXX 。”前二后三,反复循环。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爷爷问我:”六儿,(儿化音)你听那草把龙洋油桶桶是咋个敲法”?我说:“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爷:说“不是”。我说:“怎么不是呢”?爷爷说:人家敲的是:“耍耍,草把把,耍耍,草把把”。爷爷这样一说,我哈哈大笑。
  无论耍哪种灯,都要有几个嘴灵舌辩,见机行事的专门说“吉立子”。我想应该是“吉利子”,把音说讹成“吉立子”了吧!因为这“吉立子”全是奉承话,讨主人欢心的,内容都是吉利之词。
  

  举例如下:“耍灯队伍敲着锣鼓进入主人院坝,首先就要说个“吉利子”。那是以主人的名字的最后一字为韵脚,信口说来。比如主人的名字叫张树云,就说:“锣沉沉,鼓沉沉,打来恭贺张树云,小小龙(狮)灯朝贺你,又添人口又添银”。假灯到某家,已是深夜,主人已经睡了,仍然打着锣鼓直闯进去。此时主家静悄悄,门是关着的,怎么办?没关系,“吉利子”自有办法把主人催起来接灯:“锣登登,鼓登登,来到贵府已三更。双手推开红罗帐,快快起来接龙灯。主人只好睡眼惺忪地开门接灯了。灯耍过了,打搅了主人睡觉,还是有些过意不去,“吉利子”自会表示欠意和安慰:“锣亦兴,鼓亦兴,主人半夜来接灯。龙(狮)灯朝前去,主人各自请安心”。“耍”灯还是要钱的,每家每户都要打发钱。主人掏钱给“打牌灯”的人——他手提一个灯,表示他是收钱的。得了钱,“吉利子”就得感谢:“多谢财,承谢财,主人掏出包包来。小小龙(狮)灯朝贺后,轻财去了重财来。”灯“耍”到大户人家,主人要操漂亮——摆灯。先不打发钱,留住“耍”灯队伍,摆茶(糖食、粑粑招待)摆酒。“耍”灯人假装走出门去,主人挽留:“转来,转来,耍会儿夺”!这才又打着锣鼓回来。这时又该“吉利子”来园场了:“去了去了又转来,山管人丁水管才。山管人丁生贵子,水管文章状元来”。这才去就座吃东西。吃完了,再耍一回“开四门,闭四门”,这才真的打着锣鼓走了。当然,“吉利子”还得感谢主人:“多谢了,承谢了,又操扰,又打搅,龙(狮)灯朝贺后,做官做大不做小”。有的主人要给“耍”灯的出难题。进入院坝,主人故意把大门关上,看你怎么办。“吉利子”能解这道难题:“弯弯转,转转弯,来到贵府把门关。把你财门开开了,一文一武两员官”。然而,刁钻的主人,只把双扇门打开一扇。这时,“吉利子”有说法:“人之初,性本善,打开一扇留一扇。孟子见,梁惠王,一齐打开又何妨”。主人这才高高兴兴开门接灯,但还有刁难。香烛点燃后,手里那叠钱纸,却不撕开焚化。按规矩,主人点燃香烛,撕开钱纸焚化,对龙(狮)灯作个长揖,才开始“耍”灯。现在,他不撕开焚化,怎么办?“吉利子”有法:“奇哉怪,怪其哉,拿起钱纸撕不开。你把钱纸撕开了,大红运气算你歪”。这个“歪”字是褒义,超过别人的意思。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总之,“吉利子”要见机行事,即景成章才应付得下场面。除了“耍”灯人要有舌辩之士去说“吉利子”,还有主人在门内,与门外对说的,这叫“斗吉利子”。举例:主人关上大门,在内说:“锣沉沉,鼓沉沉,将我的门神盤你们。左门神出在何州何县,右门神出在何州何城?说得清,表得明,放你进来参佛神。说不清,表不明,锣鼓打起转回程”。门外的“吉利子”答:“锣沉沉,鼓沉沉,主家把门神盤我们。左门神,胡将军(即尉迟恭,字敬德,民间叫他胡敬德),前头与我两老庚。右门神,秦叔宝,前头与我两老表。左门神出在资州阳县,右门神出在资州阳城。说得清,表得明,放我进来参佛神”。这算对上了,主人才开门接灯。
  “耍”灯,除了说“吉利子”,还有一种猜谜的形式。主人在门前摆上一些物件,让“耍”灯人破译是什么意思。旧时的我记不得了。解放初期,边远乡村,沿此旧俗。晏阳镇凤鹤村就出过两则。某家主人颇诙谐,“耍”灯的来了,他摆了两个迷魂阵。一边摆了一双老婆婆穿的尖尖鞋,几颗豆子,一枚钢针;另一边摆了一个粪罐,倒覆地上,罐底朝天,罐底上放几颗豆子。可把“耍”灯人难住了,只好认输,并请教主人摆的是什么名堂。主人笑曰:“这是大家年年在做,天天在喊的,你们都不知道?尖尖鞋这堆,叫‘坚(尖)决(脚)斗(豆)争(针)',粪罐那堆叫‘奋(粪)斗(豆)到(倒)底'。”大家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这谜底还真紧跟政治形势,既有了强烈的阶级斗争意义,更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气势,可谓反应现实的大手笔。只不过那道具实在令人忍俊不禁。

◎石昭辉文章选读  ◎石效樊文章选读
◎萧昌龄文章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