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泸坝的故事》选读7

石效樊文章选读3

自制叫鸡笼子养叫鸡子

  叫鸡子,是乡下孩子对蟋蟀的称谓,其特点是善鸣,好斗。我们幼时都喜欢自制叫鸡笼子养叫鸡子。做法是将一节苦竹一头留节一头不留节,在其园周的三分之一或稍多一点及其长度的五分之四的面积上,用雕刀子刻出若干条长条空格,这种长条空格,既可通气,又可便于喂食和观战。捕到叫鸡子后,从无节的一头将其装入笼中,用纸或布塞上,以防逃跑。高手做的叫鸡笼子,是不用布或纸塞的,而是在长条空格的尾端与竹筒无节一端之间,刻出一个小隙,再做一个薄竹片插入作门,将薄竹片往上提,门即开启,往下插,门即关闭。
  逮叫鸡子是有不少讲究的。一般要在早上或傍晚,到有草丛或石缝的地方去屏息细听,其声清脆响亮者为上品,选定目标后,轻轻循声走近,认准地点,迅速用手猛扑方能逮到。逮到后,要看其体格健壮,特别是其棺材头(象形的一种说法)顶上有暗红透明点者为最佳。养叫鸡子的食物,一般是一些草本果实。习惯认为,加喂一些辣椒籽或活麻(一种有毒植物)尖,可使其提高战斗力。
  斗叫鸡子是我们最感兴趣、乐此不疲的事,小伙伴们在一起,大多各自夸自己的叫鸡子战斗力最强,此时就只有一战决高下了。斗法是将一人的叫鸡子赶入另一人的叫鸡笼内,这种小家伙生性好斗,互相一照面就像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且立即鼓翅鸣叫,既为自己壮声势,亦向对方挑战示威,先打心理战,随即对撞过去,头对头互相推顶起来。经过奋力搏斗,不敌一方会自动掉头逃跑,而获胜一方则鼓翅高鸣,以示自鸣得意。甚至有强悍而残忍的胜方,得胜不饶对方,会追过去咬断败方一条腿或一支翅方休。叫鸡子分出胜负后,各方小主人亦一喜一怒。败方小主人会将其败将淘汰,千方百计另寻战将,再找对方决斗。往往经这样几个反复,一年中养叫鸡子的夏末和秋季也就完了。 

自制风筝与放风筝

  我们幼时,每到初春都喜欢放风筝。我们放的风筝,从削竹篾、绑扎、糊纸都是自己动手做。只有放风筝的线子是祖母或母亲为我们纺成的。做风筝的关键:第一是所削竹篾的厚薄必须一样;第二是绑扎竹篾必须左右上下均匀;第三是安斗线(即在王字形的第一和第二个交叉点处系上线)必须上线稍长下线稍短结紧后再连结于中线(即手持长线)上,方易于放飞,且飞起以后不栽跟斗。风筝可以不加尾巴,这种风筝我们呼之为“一块瓦”。多数风筝都要左右两下方加上两尾巴,更加好看。
  说到放风筝,我和昭辉叔还有过一次先悲后喜的奇遇。一年春季的一天,记不清为什么没有庶庸大兄在一起,我和昭辉叔二人带着风筝到柏寿桥旧宅左前方的磨子坡顶上去放飞,那天风和日丽,风筝放得很高,我们正十分高兴,不料,忽然风力加大,竟把我们的风筝线挣断了。断线的风筝在天上随风飘荡,差不多要飞到了对面的博望山边,眼巴巴看着自己心爱的风筝就要飘失在远方,我们沮丧得都要哭了。忽然,更让我们意料不到的是,风筝忽又转了向,慢慢地、慢慢地、如有神助,居然把我们的风筝又吹回来,而且不偏不倚,恰恰就落在了我们的脚下,真使我们喜出望外。这种奇遇,恐怕很多放风筝的人都没有遇到过,使我至今如在目前。

◎石昭辉文章选读  ◎石效樊文章选读
◎萧昌龄文章选读

用竹自制花号和吹花号

  在阴历每年年末至次年初这段时间,乡下孩子大多要自制花号和吹花号。其制法是,用较嫩的慈竹,削成长约二寸一节的竹筒,依大小将小的一节小的一头削薄,插入大的一节的竹心中,依次插去,大约十余节,即成一根头大尾小的花号。大的一头,竹心直经约寸余,小的一头只有约小手指一样大,将最末一节小竹筒削成斜口,即可吹奏。制花号的高手,除做直筒式花号外,还可做成像现在的铜号一样的椭圆圈形。花号吹起来,声音清脆悠远,特别是晚上人静时,花号声就传得更远。每当听到花号声,就会感到一股浓浓的混意。但在我的记忆中,吹花号似乎没有固定的曲调,都是随吹奏者兴之所至,任意吹奏。我幼时曾试着做过,居然也曾制成了两支,但始终不会吹。我们家制作和吹奏花号的高手,要数融辉五叔。小时常缠着他为我吹奏,有时竟会听得入神。花号每次吹奏过后,都要浸在水里,以免其因干燥而破裂。春节过后,天气渐暖,竹筒易裂。另一方面,人们要开始忙春耕了,所以 ,每年能听到花号声的时间,大约不超过一个月。可惜的是,现在已经没有人吹花号了,新春的气息似乎也淡了许多。

自制鱼钩钓鱼

   我们幼时,因住在乡下,买不到鱼钩,所以钓鱼的鱼钩,只好自己动手制作。方法是将一支“老婆针”(缝衣针中最大的一种),用小钳子夹住,先将针鼻(即针头)一头放在照明的油灯上烧,烧红后,用一个小铁锤将针头锤扁,以便系牢鱼线。然后再如法将针尖一头放在灯火上烧红,用小钳子夹住,稍微用力将其扳弯,即成一个鱼钩。
   鱼钩做成后,找一根老而细的箭竹作鱼竿(不老的竹易折断)。
  有了鱼钩鱼竿,还得有鱼线。鱼线一般是祖母或母亲用麻为我们纺成。这样做成的鱼竿,当然是很粗糙的。但那时水泸坝河里的鱼简直是多极了,就用这样粗糙的鱼竿钓鱼,居然每次都大有收获。
  通过反复多次的钓鱼实践和大人的指导,懂得了一些钓鱼的诀要。如钓鲤鱼、鲫鱼,应在水较深,水不太流动的地方。如钓马草扁(水泸坝河里一种特有的鱼种)、白鱼子、桃花子,则应在水浅而流动的地方;如钓黄辣丁,则最好在晚上。起初,我们晚上钓鱼都是将鱼竿拿在手上,凭鱼竿抖动的感觉施钓。后来,先父莹秋公教给我们一着妙招,即是将一支点燃的香,绑在鱼竿顶端,即可不用手持,而将其放在河岸上,注意观察香火抖动情况,就可准确即时将黄辣丁钓起。这种办法,既省力,效果也更好。

贪吃猴咡豆南瓜汤的笑话

  在我们启蒙读书之前,家里是不让小孩吃晚饭的,说是怕积食生病。在一个夏天的中午,家里用以佐饭的是猴咡豆炖南瓜汤。猴咡豆很软很粉,南瓜很甜。小孩子吃起来觉得好吃极了。因此,我们叔侄三人就净吃了一顿猴咡豆炖南瓜汤而没有吃饭,晚上,按例也没有吃晚饭。岂料,南瓜本身水分就很大,不耐消化,且又吃了很多汤,虽然当时觉得饱了,但睡了一个晚上,早已消化待尽。第二天早上起来,叔侄三人竟都饿得四肢无力,难于动弹了。见此情景,祖母着了慌,忙命母亲先给每人冲一碗白糖水喝下,又赶紧做早饭吃,才缓解了这一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