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年交语-1
友情,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忘年之交,源远流长,真诚纯洁,弥足珍贵。我的忘年之交多是学生,这是我一生从教的最大收获,因而特别令我看重而珍惜

《忘年交语》前言

人生的交往真是五彩斑斓。我读小学时,一位我很崇敬的老师,比我大十多岁,没想到若干年后,竟有幸和他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上课,成为能相互支持、有共同语言的同事。后来,在他提携下,经常参加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关系更加密切随和,成为忘年之交。现在我也老了,发现一些学生和我,也正经历着这样的关系历程。每当我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谈人生、谈体验、谈幻想、谈成功、谈教训……畅所欲言的交流,使我们忘记了年龄的差距,都很快活。这时我就感慨,过去在给他们当老师上朝会课时,为什么不能像现在这样平等地对话?说起朝会课,我从读小学时起就害怕。朝会课实际上是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可是我们面对的有些老师,不是说一些我们无法理解的话,就是批评指责学生,虽然只有短短的 15 分钟,可也真难熬。到了我当老师上朝会课时,才明白老师的难处,竟也一样显得呆板被动。原来朝会课没有教材,纯粹靠老师自己随意发挥,想怎么上就怎么上。我后来终于寻到一种解脱的方法,来摆脱这种尴尬局面,就是在无话可说时,便选一些好文章读给同学们听。我发现《读者》这本杂志上,有不少文章是讲品德修养的。那些文章没有空洞的说教,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人明白很多人生修养方面的道理,生动有趣,同学们很爱听。后来,干脆由同学们自己去选文章,由他们在朝会课上朗读,朝会课变成了读书课。但不管怎么说,总比那古板的说教,呆板的形式,甚至还要违心地说点假话,要好得多。然而,最终我还是没有把朝会课上好。

人生往往就是这样作弄我们,当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好像刚明白点什么的时候,却已在苟延残喘了。现在已经无法走上讲台,但教训、领悟却挥之不去,干脆把我的一些感受写下来,与忘年交朋友们分享,算是对过去的补救吧。

麻将与人生

我和一些学历不过是小学毕业的亲戚朋友打麻将,常常是输给他们。别人都说我不傻,且多少还懂得点概率论,知道怎样计算机率,可不知为什么,就是要输。为了安慰自己,我于是向牌友们发布了一句专利属于我的名言:"爱因斯坦和文盲在麻将桌上也难分高下。"此后,我输了虽不觉得羞愧,但也并不怎么光彩。为了改变这种尴尬地位,我便研究赢家的经验。结果,牌经没有什么长进,在人生哲理方面,却得到一些启示。
打麻将要想成为赢家,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顺其自然。这就是说,你手上的牌,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不顾手上牌的条件,一意孤行。如果手上的牌只有条件做"对子符",而你却一相情愿地硬要去做"清一色",好高骛远,那就非输不可。麻将高手都有一句口头禅,叫"有叫则叫",一般都不为做大牌而放弃叫牌的机会。因为谁先叫牌,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谁先抢占摩天岭,谁就取得战争的胜利。打麻将的实质就是抢叫。你的牌做得再大,别人符了,就没有意义了。而人生不也是要顺其自然吗?对职务地位、金钱财富、与人关系、容貌形象等等,都顺其自然,那我们一定就活得从从容容,心情舒畅,顺心如意,步步高升。设想,如果没有顺其自然的心态,为了职务地位,或许就会变成一个阿谀奉承的小人;为了金钱,或许就会走向犯罪的深渊;为了维持一些不必要的关系,便被弄得筋疲力尽;为了自己不满意的容貌形象,甚至会失去自信。没有顺其自然心态的人,一定活得很累、很烦、很燥。顺其自然就是遵循客观规律,承认客观规律,不要去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享受,不要勉强自己去做办不到的事。
    顺其自然不是庸人哲学,它实际是走向成功之道。顺其自然不是放弃努力,却是奋斗者的理智。顺其自然并不消极被动,恰恰相反,抓住机遇寻求发展成功,是顺其自然的精髓。例如打麻将,最初叫的是平符,摸到好牌,便可转叫"暗七对"。进而再摸到好牌,又可转叫"四归一暗七队"。这样抓做机遇,稳打稳扎,逐步升级,就是顺其自然。机遇,具有偶然性,而打麻将的技术,就在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寻求成功。具有必然性的成功是意料之中的成功,给人的快感和震撼程度,远远不及具有偶然性的出乎意料的成功。麻将的魅力就在于此。不是吗,叫"清一色"已不容易了,偏偏又得一个杠牌。杠牌已不容易了,偏偏又杠得一个"杠上花",这一连串的意外成功,便足以使有高血压的人激动得当场倒下。有人说,打麻将是三分技术,七分手气。更有甚者说全靠手气。这是不无道理的。如果大家技术都差不多,都不犯错误,确实就靠手气了。这时,我们就明白为什么"爱因斯坦和文盲在麻将桌上也难分高下"的原因了。推而广之,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在社会中,人们的地位、金钱、环境、家庭等等并不完全以人的能力和努力来分配,有时甚至毫无关系了。当然,能够顺其自然地抓住机遇的人,毕竟成功的机会更多一些。而能在社会生活中,接连不断地符"杠上花清一色"的人,那真是凤毛麟角,幸甚幸甚。 (2002/11/10)

生活与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规律,好像与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它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不是讲究礼尚往来吗?其实礼尚往来的实质就是等价交换。只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强调道德观念,尊崇奉献精神,觉得在人与人之间提等价交换有些商人的俗气,常常就隐讳不言。然而,等价交换原则是客观的,如果我们轻视它,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往往就会孤立无援,失去友情,甚至于失去亲情和爱情。我们设想,如果朋友聚会,一次两次三次都是某人做东请客,而其余的人都无回礼的表示,这样的朋友聚会能持久吗?一个人,如果只知道接受别人的款待,视为理所当然,别人投之以礼,却从不报之以桃,那不多久,他在别人心目中,便是一个麻木不仁的无赖了,人人对他都会敬而远之。这在感情上、爱情上,也无二样。过去有一句俗话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赤裸裸的利己主义曾被我们鄙视。可细细一想,却很有哲学道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都是处在一种动态平衡之中。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动乱和灾害。个人生理平衡被打破,就是生病。血压不能保持动态平衡,心血管病就来了。消耗的营养与吸收的营养不能保持平衡,我们就没有精力做事了。如果在人类社会中,一批人不断地无私奉献,而另一批人却尽情享受,那不正是我们最不要的"万恶的吃人社会"吗?我们又设想,如果人人都无私奉献又怎样?首先,作为个人,他能保持自己的生理平衡而生存下来吗?其次,大家都无私奉献,谁又来享受呢?这样不能保持平衡的社会能存在吗?当然,在特定情况下,社会需要一些人无私奉献,作出牺牲,才能维护整个社会的动态平衡,因此无私奉献确实是我们应该尊崇的一种美德。然而等价交换才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等价交换是个人和社会的自我保护。等价交换不否定奉献,但奉献应该是公平的和对整个社会有益的。可以说,等价交换是保持社会及人与人之间动态平衡的基本要素。
我有个朋友,喜欢向我讲他的故事。他的故事好像都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即开头都是讲别人怎样为他办了一件大事,让我们羡慕不已,而后追其原因,却是若干年前他曾帮助过那人,这不过是对他的一种回报。中国有一句古话说:礼,送福矣。我们为别人做好事,就是在为自己造福。我朋友的这些故事,不就是表达了这种"等价交换"得福的思想吗?       (2003/1/6)

讥笑的尴尬

在兴文中学读初中时,我们在县城兴文长大的一些同学,常常要讥笑从边远山区建武来的同学口音不纯正。例如,"树"和"雀"在四川话里都是入声字,说“树子上有一群雀雀”,县城的同学都按四川话去说,而建武的同学说这话时,听去好象在说"梳子上有一群缺缺",很好笑,觉得土。离建武不远有个小地方叫"司云堡",我们将"堡"读成"bǎo",建武的同学却读成"pù"。后来学普通话,才知道建武同学的读音是标准的普通话读音,我们兴文县城同学的读音才是地道的土话。多年以后,读了兴文县志,得到启发,才终于找到建武人的口音更接近普通话的原因。原来在明朝以前,兴文、建武一带都是荒蛮之地,为少数民族所占。后来,明朝的名将刘挺在建武打败了少数民族,巩固完善了明朝的统治,建武便成了这一带的政治军事中心。过去的官员,都是从京城派来的,不乏北方籍人士。即使不是北方籍人士,也要操北方口音以壮威风。以至于影响到近代,老百姓听见有人说北方话,就讥讽此人"打官腔"。这些从京城派来的官员及他们的家属随从,后来成了当地的重要居民,他们的语言对当地的影响就不言而喻了。随着时代的变迁,明朝的有识之士认为,不能只"建武",还应该"兴文",于是才将县城由建武迁到兴文,县名也随之更改。所以我们讥笑建武人的口音,不仅是我们闭塞无知,更有不识祖宗之不肖。
讥笑别人,是我们的通病。过去,城里人讥笑乡下人企图用电灯点烟,乡下人却讥笑城里人把麦苗认成韭菜。知识分子讥笑农民斗大的字不识一挑,农民却讥笑知识分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干,都有自己的局限。讥笑别人的人,正是可笑的人。讥笑别人,不如讥笑自己。有勇气自嘲的人,便是善于发现自己缺点、勇于揭露自己错误的人。就拿读音来说,值得自己讥笑自己的还少吗?我们刚会说话时,对着天空读儿歌,就能将"星宿"(xīngxiù)一词准确地读出来。可成了所谓知识分子后,翻开书本,遇到"星宿"一词,却认为过去的读音是土话,想当然地把"星宿"读成"xīngsù"。小时侯,玩耍时用石头打中目标,就叫一声"着了"。可大了读《水浒传》, 读到浪子燕青救卢俊义一箭射中薛霸,便叫一声"着"(zháo)时,仍然又把过去的正确读音视为土话,把"着"读成"zhuó"。这真应验了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生识字糊涂始"。其实,人生就是在不断地明白了什么,又不断地增加糊涂。认真探索思考的人,哪有闲心去讥笑别人。(2002/11/15)

     

忘年交语
 麻将与人生
 ◆生活与等价交换
 ◆讥笑的尴尬
 ◆宽容的力量
 ◆陌生的自己
 ◆看不见的歧视

忘年交影录
 2011年和兴文中学高93级同学聚会
 ◆2011年和仙峰同学聚会
 ◆2011年和兴文中学高89级同学聚会
 ◆2001年五一兴中高89·1同学插旗山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