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族
  前言
  一、龙雨淸家族的发祥地桂花坪  
  二、我的父亲和他的商业奇迹
  三、为儿孙奉献一生的母亲
  四、身正能干的德厚二哥
  五、德才兼备的毅远三哥
  六、豪爽侠义的德训四哥
  七、憨厚善良的德芬二姐
  八、厚道精业的德强六哥
  九、聪慧单纯的德芳三妹

1941 年春,兴文县南街双水井市面,在一阵热闹的鞭炮声中,一块写着“成美商店”四个大字的贴金大匾挂在门楣上,“成美”商号正式与世人见面了。成美商店有两个门面,三个店堂,一个盐仓,一个水烟作坊,一个酒厂。成美商店经营民众须臾不可离开的日常生活用品酒、水烟、盐、百货、糖果副食等各类杂货,同时还经营笋子、竹木、药材等山货生意。成美商店成立以后,生意十分兴隆,不到几年功夫,就成为兴文县城最大的杂货商家。

龙公雨清像

成美商店的老板就是我父亲龙 雨清。父亲名先庸,字雨淸, 1907 年 3 月 6 日即农历丁未年正月二十二日出生于兴文县博望山桂花屏。当时正值清朝末期,社会动荡贫穷 ,父亲读了几年私塾,十三岁时就辍学,随同爷爷砍锄把、做扁担,挑到山下县城去卖,筹集本钱,立志经商。他利用博望山竹海丰富的自然资源,做山货生意。 1930 年,经过十年学习和磨练,父亲已经比较成熟,开始走上专门经商的道路,奔波来往于兴文与宜宾、泸州、云南等地之间。 1935 年父亲 28 岁,已积累了第一桶金,和徐子云、徐文安合伙在兴文南街正南桥开了一个绸缎铺,在县城扎下了根。 1939 年,父亲租赁萧睿樵(家住两江口)在南街双水井的街房,将妻室儿女从博望山桂花屏搬迁到此新家居住。 1941 年,父亲进一步扩大租赁街房,开设两个门面,独立开业,创建成美商店。此时父亲 34 岁,正是意气风发,颇有大展鸿图之势。他以老家博望山为依托,每年春天收购大量竹笋,加工成“玉兰片”,还带上兴文其它药材山货等土特产,请几个挑夫随同,从兴文步行出发。根据行情,或是去宜宾、泸州,或是远去成都、昆明。运去的山货卖得好价钱后,又买回兴文稀缺的百货回头出售。这样一趟往往要一月两月,但由于各地都有人向他提供商业信息,且买卖的商品都是互补性的缺俏货,故每跑一趟都有丰厚的利润。由于他吃苦耐劳,精明能干,经营有方,不到几年功夫,成美商店已名声在外,资本迅速膨胀,成为当时兴文县城的暴发户。父亲对新事物很敏感,他从成都买回一台留声机,常常当街放几则川剧或歌曲,兜揽生意,这在当时确是颇为时髦的。时任县长余诩有什么喜庆大事,也要到成美商店找父亲借这玩意儿去凑闹热。每逢场期,生意更是兴隆,很多人都乐于在成美商店喝酒、抽水烟。两个店堂安放十余张八仙桌,座无虚席。本来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期间,正是抗日战争和国共两党内战时期,但由于兴文是边陲小县,没有受到战争的直接冲击,相对稳定。偶尔有地方土匪干扰,也不碍大事。又因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相对而言,兴文反到成了休养生息的避难所。父亲便抓住机遇,因势发展。那时,他已经和成都、宜宾、泸州等地的商家或亲戚朋友,建立了商业联系关系,形成一个商业网络,利用这个网络或是提供商业信息,或是堆放商品,或是借贷、存放钱钞,大大促进了成美商号的发展。当时在宜宾或成都出没为成美商号办事的人,如果需要钱用,找到这个关系,只要说出是成美商号的人,写一张条子,立即就能拿到钱。成美商号当时的影响和信誉,由此可见一斑。成美商店开业不久,父亲买下南门口东侧从许有承起经王二娘、李台阶、李海庭到汪俊遥连续五家居住的街房和门面。父亲出生时很瘦小,没有几斤,故有一小名为“斤哥”。七岁时右脚生痰,当时医疗条件差,痊愈后留下后遗症,膝关节不能弯曲,造成终身疾患,走路时右脚总要在外侧沿弧线一甩,才能前进。成美商店使父亲成为富绅以后,人们突然悟出,他发财其实早有先兆,“斤”不就是“金”的谐音吗?于是得一诨名叫“龙金拜子”。这一诨名随着成美商店而远近闻名。在这期间,父亲凭借成美商号的实 力,当上了兴文县商 会山货行业的主席,兴文县银行董事,哥老会的大爷,因此又常常被人尊称为“龙大爷”。

成美商店在成立后短短几年时间里,为什么就迅速地发展成为当时兴文县城最大的商家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父亲具有很多经商人必备的好品质。他性格豁达开朗,精明能干,忠厚诚实,乐善好施,对新事物敏感,而这些好品质的形成,都和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他的出生地博望山桂花坪,及世代祖宗形成的家风,对父亲的熏陶影响,十分深刻。父亲在少年时期便在勇于承担家庭重担的责任中,炼出了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爷爷从小带着父亲,言传身教,形成了父亲开创事业所必须的性格和修养,学到怎样做人。兴文县城那个年代,本地红苕是白心子,水分多,口感差。父亲在成都经商,偶然发现一新品种红苕,称为兰翠苕(当时有人又称为美国苕),红心子,很好吃,产量高,便买了种子带回兴文,送给一些农民种植。这并不属于他的生意范畴,显然他也像爷爷一样喜欢做善事。又如, 1944 年兴文农职校(兴文中学前身)要迁搬到北门外修建新校址,没有资金,后两隆乡富孀吴德成(即杨九娘)捐出 60 石租子的田土作修建款。但杨九娘这田土需要有人买,才能转换为资金。其中有 30 石田土在兴文城去仙峰的小窝泪山脚下,小名为窝沱,佃户姓王,很偏僻,一时找不到买主。父亲一方面是为了投资,另一方面认为这也是个义举,便买下这块田土,并承担了修建兴文农职校的具体工作,在兴文中学的校史上留下美名。

1984 年,我们弟兄姊妹为父亲准备后事,根据他的意愿把墓地修在兴文城北苏麻田奶奶的墓旁。我们去找当地农民商量买地,其中一位王姓农民是该村的负责人之一,听说是龙雨清要修坟山,便满口答应,说龙雨清是他的恩人,便竭力对其他负责人做工作,使此事在很短的时间里顺利落实。原来在四十年前,这王姓村负责人的父亲去世,无钱买棺木安葬,他便去求父亲帮助。父亲立即买了一付棺木送去,使他父亲平安入土。这件事,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亲的仁爱之心,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成美商店”的命名和书写,出自兴文名儒易吉如老先生。易吉如老先生深知父亲的品质和经商之道,便根据孔子说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一句话,结晶为“成美”二字给商店命名,可谓雅致得体。由于父亲把“成人之美”作为他的经商宗旨,所以很得人们的信任,商路自然通达,财源自然滚滚而来。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他读的几年私塾,仅够记账用,但为了实现这一宗旨,他很重视知识和人才,对各方名士都很敬仰。家住兴文二郎庙的国民党元老庞八爷,解甲归田回兴文以后,每逢上街,都要去成美商店。而父亲总是十分热情,把他奉为上宾。富安乡水车坝龙家为书香门第,他们和我们博望山龙氏入川始祖不同。父亲仰慕知识文化,把兄弟、子女都送到那儿去读书,还联为同宗,甘当小辈。其中毕业于四川大学的龙述光,一直在成都教书,他和父亲有几十年的交情,并一直延续到后代。

此外,成美商店能得到迅速发展,是与父亲的经商管理密不可分的。父亲十分重视诚信。诚信是经商人必备的品质,也是一个经商策略。不过,光有诚信是不解决问题的,必须要给顾客带来真正的利益。所以,父亲很重视降低商品成本,主张薄利多销。成美商店出售的白酒和水烟,都是自己的酒厂和水烟作坊生产的,这在当时兴文县城还独此一家。因此成美商店出售的酒和水烟价格都较低廉,质量也得到保障。酒厂的副产品酒糟用来喂猪,两个大猪圈里常年喂了一二十头大肥猪。单这一项副产品收入,在当时也相当于一个中等商人的利润了。那时香烟还十分时髦,而最经济实惠的还是抽水烟。水烟是用什邡烤烟制作的一种烟丝,抽烟工具是水烟扞或一般烟袋。制作水烟过程很精细,其中一道工序就是要用手工把烟叶上的叶脉撕下来,再将其烤焦磨成粉,参和在没有叶脉的烟叶里,这样才能制出又细又柔又长的烟丝来。这要花去很多人力,而且烟味很呛人,做起来很苦。父亲为了降低成本,就把家里大人小孩都动员出来,围着大簸箕,一张一张地把烟叶的叶脉撕下来。小孩们也乐意去,因为围在簸箕周围撕烤烟,就可听讲故事,有说有笑,把乏味的劳动变得轻松愉快了。

正当成美商店发展到如日中天之时, 1949 年的解放战争开始波及到兴文,国民党管辖区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成美商店急转直下,酒厂倒闭,水烟作坊勉强维持。兵荒马乱之下,父亲也无回天之力,几乎没有生意可做。 1950 年解放军占领兴文,父亲曾被新政府列为“开明士绅”,因而没有受到什么冲击。土地改革时,全家十一口人, 30 多石租的土地,按土改政策,家庭成份应划为“小土地出租”。但可能是成美商店在当地名气大,兴文县太穷,家庭成份最后划为“工商业兼地主”。不过这也不错,因为 “工商业兼地主”,就仍住城里,不会搬到农村去,除土地以外全部财产都得到保护。 1952 年父亲参加地方工业股工作,后被供销社领导看中,调去仙峰收购门市工作。父亲凭借过去的知识和管理经验,成为兴文县收购生漆、天麻等土特产的技术权威,还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当时母亲一人在家苦苦支撑着生意,继续卖水烟和白酒,虽然奄奄一息,但还能勉强维持全家人的生活。父亲常常写信回家,鼓励母亲把生意坚持做下去。可见,父亲在那段时间,始终还保存着振兴成美商店的美梦。

但随着土地改革之后,清匪反霸、三反五反、公私合营、合作化等一连串的运动,父亲想振兴成美商店的美梦渐渐淡化以至最后破灭了。不过令父亲高兴的是,德厚二哥、毅远三哥、德训四哥都参加了工作,德芬二姐、德强六哥、德芳三妹和我,都上学读书,龙雨淸家族,总算找到了另一个窗口,看到了希望。

现在回忆起来,父亲能在沧海桑田的社会变化中仍能让家族兴旺发达,其重要原因就是让后代接受良好的教育,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让后代读好书。在成美商店倒闭以后,父亲的这种思想,仍一直体现在他的言行中,让人永远难忘。

1949 年,正是我该启蒙读小学的时候,可是社会动荡,学校关门,我和六哥、二姐都在家里闲耍。父亲很着急。一天,我在背后听见父亲和母亲在议论,想送我去成都读书。我好高兴。但父亲哪里知道,那个时候,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连在宜宾读书的二哥都回家了,哪里还有正常教书的学校。很快,父亲也明白世道已不同了,送我们出去读书完全是空想。但父亲很快想了一个办法,便支持一个姓石的老师在离家一里路远的南寿寺教私塾,让我们到那里去读书。读了两个月,县城小学开学了,我才结束了这段启蒙学习。

父亲在仙峰供销社工作后,仍很关心我们的学习。记得有一次父亲从仙峰回家,正好四哥有信从沈阳寄来。父亲好像有意要检测我的学习成绩,让我读信给他听。我竟能将信顺畅地读完。父亲流露出满意的神态。而我看出父亲还另有几分自豪的神情,那是因为四哥在信中说他已在沈阳的一个国防工厂工作了。我因此也很得意,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将我认得的字在父亲面前派上用场。

1960 年我在江安中学准备高考前夕,那正是饥荒年代,父亲知道我正需要营养,便给我寄了一个特别的营养食品包裹。他买了一个乌骨鸡,用油炸熟,和油一起倒入一个大竹筒里,筒盖用生漆来密封,竹筒外又包了一个布袋,足有六七斤重,从邮局给我寄到学校去。我收到父亲寄来的这个营养包裹,真是高兴万分,十分珍惜,每天吃一点点,到高考结束,都还剩一瓶油,我就带回家给母亲。虽然后来我高考由于多方面原因,没有考上好大学,令人失望,但父亲对我的希望和他的聪明才智,却展现在这个用心良苦的特别包裹上,让我一辈子感动。

1962 年我从学校毕业,分到仙峰小学教书,学校没有寝室,晚上我就去父亲那里住宿。那个时候,生活已经开始有所好转,我到父亲那里,我们二人总要喝酒宵夜。他在火炉上放一口小锅,切点新鲜肉片,边煮边吃,非常可口。父亲倒一杯酒,我们两人轮流喝,甚是惬意。后来我住进学校去,我和父亲这种温馨的宵夜,就永远成为记忆了。

1984 年父亲龙公雨清留影

父亲负责收购生漆、山货药材,还带着徒弟。农民及供销社职工和他相处都很和谐,尊称他叫“龙大伯”。那段时间,我们家除三妹还在读书外,我们六姊妹都有满意的工作,特别是毅远三哥已当上县宣传部副部长,四哥调在北京七机部所属国防工厂工作,真让人羡慕不已。如果说过去父亲创建成美商店是他事业上的辉煌,而到了六十年代,父亲的儿女们都如此争气有为,则是他光宗耀祖宏愿的实现。那时,供销社有职工和父亲开玩笑说:“龙伯伯,你现在的家庭好像比原来你当地主还好呀!”父亲心里高兴,不置可否。他把四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留影的相片,压在办公桌上的玻璃板下,公开让供销社职工和农民看,显然是在表达他的自豪感。

1986 年父亲龙公雨清八十华诞留影

1964 年“四清”运动,我们家由于已发展到“比当地主还好”,成为阶级斗争新动向的典型。兴文县委宣传部印发了一本进行阶级斗争教育的资料,其中一篇由庞××和李××写的文章,就是专门讲成美商店的发家剥削史。该文大肆渲染成美商店当时在兴文的经济地位和作用,把父亲描写成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资本家。结果,父亲和二嫂被戴上地主分子帽子;德厚二哥在农业局揪出来斗争;毅远三哥的宣传部副部长被免去,调到宜宾日报社当编辑,四哥在北京受到调查。一天,下着细雨,冷风嗖嗖,我正在上课。一个学生向我递来眼色,我开门一看,是父亲。他说单位已停发他的工资,白天搞劳动,晚上接受批判,需要钱用。我还不知道情况有这么严重。看着父亲冷缩的样子,我一阵心酸,把身上的钱都摸出来,给了父亲。又过了几天,父亲到学校对我说,他已被供销社开除,清理回家,先把行李放在我这里,以后叫二舅来取。父亲在仙峰供销社工作了 12 年,全部财产就是一床被子和一个木箱。他把这些东西放在我那里,便由小窝泪下山,步行 40 里山路回家去了。回家以后,父亲和二嫂都定为管制分子,他们的臂膀上,都缝上一块巴掌大的白布,上写着 “地主分子”四个字。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走到那里,这四个字都一直陪伴他们,一目了然,标志着他们是阶级敌人。冬天晚上,他们要自己搬运火炉去城关镇接受训话。然而,父亲好像若无其事,泰然处之,信手拈来少年时期当玩意儿向爷爷学的手艺,每天打两双草鞋,编一个竹篼,酒肉饭钱也就有了。

1988 年七姊妹在成美商店老宅和父亲母亲合影

1979 年父亲得到平反,恢复工作藉,作退休人员处理,发放工资。 1988 年 11 月 21 日,父亲在兴文南街双水井成美商店的旧址病逝,享年 82 岁。在他弥留之际,三哥问他要喝酒吗?父亲点了一下头。三哥用棉签沁了点酒,在他的嘴唇上抹了抹,父亲露出满意的表情,便从容离开尘世了。

( 2020 年 6 月 18 日定稿于成都翡翠家园)

 

纪念龙公先庸(雨清)诞生 110 周年

颂 辞

岁在丁酉,伏月盛夏。博望山峦,飞泉欢畅。

茂林修竹,涛声交响。先庸雨清,百年又十。

后嗣如潮,四海归来。纪念生辰,荟聚一堂。

虔诚礼拜,缅怀先祖。欲继遗风,光大发扬。

遥想丁未,正月吉日,庸公诞生,桂花之坪。

昭斗尊父,喜得贵子。视如明珠,言传身教。

斗公子成,耕读为本。竹木泥石,行行专攻。

掌墨大师,远近闻名。庸公幼小,随父学艺。

吃苦耐劳,谦虚恭谨。人小志大,青出于蓝。

十三学商,江湖闯荡。博望采购,山货药材。

远销省城,运回百货。初探商道,便有成效。

十年功夫,轰动商行。烟厂酒厂,相继建成。

成美商号,隆重开张。成人之美,名不虚传。

泸州叙府,招牌吃香。商会主席,袍哥大爷。

见字如人,通行无阻。诚信经商,常有义举。

九娘捐资,新建农校。庸公鼎力,慷慨相帮。

支持办学,功不可没。时至庚辰,生意更旺。

名声在外,如日中天。时过境迁,内战爆发。

土地改革,公私合营。名牌商号,无奈破产。

天生庸公,必有用场。受聘仙峰,收购山货。

重操旧业,度完余生。庸公一生,业绩煌煌。

犹重家风,视为根本。宽厚仁义,勤勉努力。

耕读为本,自强不息。句句箴言,带来繁盛。

儿女七人,个个成才。德厚精明,业务行家。

毅远仁义,领导有方。德训有技,献身航天。

德芬谦和,护士为长。德强厚道,屡创名牌。

德玺多才,教书育人。德芳善真,桃李天下。

五房之后,已到五代。代代英才,逐浪比高。

遍布九州,生根四海。高层管理,科技创新,

名牌大学,硕士博士,庸公血脉,无不渗透。

饮水思源,不忘庸公。家风传承,永远昌盛。

呜呼!雨清庸公,高山仰止,善哉!伟哉!

龙德玺 2017年7月4日